【基层组织建设年专刊】
破解难题强基础 强村富民促和谐
桐乡市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
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桐乡市在基层组织建设年中,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标准深入查摆问题,通过政策扶持、结对帮带、关爱解困等途径,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着力破解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一、严格评分定级,查找问题明方向。围绕“五个好”标准和七大类指标,在村级自评、群众测评的基础上,由镇(街道)党委结合行政村年度考核奖惩及村级组织实事承诺完成情况,对全市176个村进行量化评分定级。对班子内部严重不团结、近2年班子成员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发生过严重群体性事件、上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固定收入低于30万元的6个村,直接定为“较差”等级。市、镇(街道)党员领导干部结合“四联四强”走访服务活动、驻村党员干部结合“进百村住千家联万户”实践活动、村干部结合“进组入户拉家常”活动,广泛征求基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深入查找村级班子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明确整改提升方向,上下联动落实整改责任。截至目前,共走访群众32600余户,征集到意见建议8560余条,梳理出各类问题1580余个,其中突出问题273个,形成整改项目1292个。
二、建设骨干队伍,筑牢堡垒强基础。坚持市、镇(街道)联动开展村干部教育培训,市级每年举办培训班,对每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培训,确保村党组织书记和其他村干部每年培训时间分别不少于10天、7天。以10600余名农村党小组长、村民组长、妇女组长为主体,深入开展服务型“三小”组长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万名基层骨干大轮训”活动,夯实基层组织的“神经末梢”。深入实施大学生村官培养“青蓝工程”,建立“4+1”导师直接帮带制,明确大学生村官参与治保调解、征地拆迁等村级中心工作,承担条线任务,已有108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级班子。在任职6年以上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开展“耕耘奖”评选活动,使村干部队伍学有标准、赶有方向。
三、落实扶持政策,强村富民促发展。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每年投入12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通过以投带建、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村级组织开展生态高效农业、工商业经营、村庄集聚等项目建设,增强村级经济造血功能,2011年村平均固定收入48.6万元,平均可支配收入96.8万元,基本消除经济薄弱村。在濮院、洲泉等镇探索项目“飞地”建设,下拨专项土地指标,支持村级组织开展项目建设。如濮院镇西浜、新联、新东、油车桥等4个经济薄弱村、一般村在镇商务区联合建设新居民公寓6000余平方米,获得财政补贴43万元,每年租赁收入70多万元。实施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导航”工程,由农信担保公司授信贷款3200余万元,落实财政贴息补助130万元,扶持项目236个,提升党员“双带双创”能力。如为党员“鸭司令”曹阿二的坝桥养鸭专业合作社授信贷款300万元,补助2011年度贷款贴息10多万元,带动520余户养鸭户共同致富,每户平均年纯收入超过7万元。
四、健全关爱机制,扶贫帮困解民忧。组织全市机关党员干部与2755户生活困难家庭“结亲帮扶”,每名领导干部、一般党员干部常年结对各不少于2户、1户,每季度上门走访不少于1次,切实帮助解决一批实际困难。深化村企结对,开展以解决生活困难党员群众就业为主题的“三挖掘三创建”活动,提供620多个企业岗位给收入来源少、就业困难的农户,帮助实现就业。通过党费划拨、企业捐赠、个人捐款等途径,引导全市行政村党组织建立党内关爱资金(基金),目前全市农村党员关爱资金(基金)总规模达6500万元,惠及“三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3270余人,并形成“铭龙”、“威克赛”等企业冠名的百万元级党内关爱基金。建立退职村干部关爱补助的长效机制,为建国以来任职3年以上的、符合条件的3500余名退职村干部全面落实定期生活补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