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0日讯
近年来,随着手机、互联网等通信工具的广泛应用,不法分子采取拨打电话、编发短信等方式实施的“电讯诈骗”犯罪日趋猖獗,他们假冒国家机关、党政要员、企业高管等各类具有监管职能的人员名义,大面积、高频率散布虚假诈骗信息,实施“非接触性”跨区域作案,侵害对象数量巨大、成分复杂,受害人损失严重。
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小编走访了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公共关系科科长胡冰。
骗术大解析:四大类诈骗给自己提个醒
“公安机关和媒体都频频曝光一些诈骗案件,照理此类骗局不太会有人上当受骗,但今年余杭区已报案的电讯类诈骗案就有78起。”胡科长告诉小编,市民要摆正心态,更广泛地认知各类诈骗,才能有效防范杜绝。
“固话欠费”
“您好,截至2012年3月30日,您的电话已欠费1849元,请尽快缴纳。详情请按0,人工服务请按9。”来电称机主身份证被他人盗用,在其他地区开新机后欠费。你是否接到过类似的“欠费”催讨电话。
胡科长介绍说,由于此类骗局通过固定电话用点对点方式直接联系市民,实施诈骗,因此无法进行有效监控,但只要市民向运营商咨询,就可以打破骗局。
“退税补贴”
临平派出所接刘某报警称:上午他接到一个自称是车管所的电话,说他新买摩托车有600多元下乡补贴,并给他一个财政所的电话。事主拨通后,按对方要求到某ATM机上操作。输入对方账号,按转账,输入所谓的密码,显示交易成功后事主感觉不对,发现卡内5100元钱没了。
胡科长介绍说,这类案件多以购房购车退税、义务教育退费、各类补贴为由,骗取市民的信任和财物。现在还有一些诈骗案件是冒充公安人员,借口调查案件,为了保护个人财产,需要对名下所有账户进行冻结,让市民迅速将账户上的所有资金转到其提供的一个“安全账户”。接到此类电话不应慌乱,市民应该了解到公安、法院、检察院办案有严格的程序,绝对不会通过电话询问群众家中存款情况以及要求其转账。
“冒充好友”
王女士报案称:接到一男子电话(号码为13929796180),自称是其同学,刚换了号码。第二天9时许,该男子又致电王女士,称嫖娼被抓,需借钱保释。王女士遂向对方账户汇入人民币5000元。后与同学取得联系后方知被骗。
“除此之外,通过盗取别人QQ,再通过聊天和提前录制的视频影像来骗亲友汇款也是常有的。”胡科长还介绍说,骗子冒充熟人,在电话中让被害人“猜猜我是谁”,当被害人报出相识之人的姓名后即予承认,随即谎称近期将来看望被害人,然后再以出车祸、嫖娼或赌博等被公安机关抓获需付保证金等理由要求汇款。这个时候,去核实对方的身份和情况是最关键的。
“包裹藏毒”
除了钓鱼网站之外,诈骗者又瞄准了市民会常常接收快递。吴某报案称:收到"你有快件派送不成功,请速来电"的短信。通话后,称吴某的包裹藏毒,随后,对方先后冒充缉毒民警、银监中心工作人,以其身份信息泄露并办卡贩毒等等理由,诱骗其对银行卡进行所谓的升级,然后利用ATM转账功能骗走吴某5万元。
“接到此类短信,一些缺乏防范意识的人会主动打电话过去核实情况,对方以“卷入毒品交易”“非常危险”等字眼,令受害人方寸大乱,丧失基本判断力;同时,对方还特别强调此事关乎事主清白,要求事主不能向周围的人讲起此事。”胡科长提醒市民,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要冷静判断,在与骗子周旋中,多问几个问题,骗子设计的骗局很可能就会“露馅”,也可以拨打邮局、快递公司电话进行询问核实。
请给家中的老人上好“防忽悠”课程
“现在关于很多电讯诈骗的案例大家都在互相讨论,这是好事。特别是要提醒家中的老人,因为一些原因,老人更容易成为诈骗对象。”胡科长指出,现在老人生活单调,不看社会新闻和法制新闻,容易被热情和关注迷惑,有发财欲望,对于网络和ATM的操作都不熟悉,而这些都可能成为弱点,诈骗也往往更容易成功。
所以,平时市民应多关心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就给老人上好“防忽悠”的课。
诈骗花招见招拆招
“有市民反应,会接到诸如10086,或者法院、公安局的电话,而且经过查询后确实是正确的号码。”胡科长指出,目前这种骗术是利用了手机改号软件,让来电显示随意设置成各种号码,这种时候不要怕麻烦,可以重新拨打这个号码,就可知真假了。
“现在这种电讯类诈骗多是远距离的遥控作案,而作案者多采用虚假身份,现阶段的打击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更要突出防范。”
“接到电话让你转账,那肯定是骗子!”市民要做好个人资料保密工作,不要轻易泄露个人银行账号、密码等信息。对陌生的来电切莫相信,如有疑问,在挂掉电话后,可拨打110咨询,以防上当受骗。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重复输错5次密码,冻结住诈骗者的银行账户。受害人可以拨打诈骗账号归属的银行客服电话,根据语音提示,输入诈骗账号,然后故意重复输错5次密码,就能使诈骗账号冻结,时限为24小时。次日零点后,重复上述操作,则可继续冻结账号,从而为警方破案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