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6日讯
连续几天的午后大雨,让路桥区路南街道张李村的一座老桥,再次成了当地村民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不同的是,从以往的担心抱怨,变成了现在的赞赏肯定。
“桥修好了,看到村民出行走在既安全又有古韵的桥上,我是由衷高兴。”街道党工委书记蔡建军说。除了街道党工委书记身份外,蔡建军的另一身份是路桥区路南街道“微百晓生”。
街道干部人人都是“微百晓生”
在路南街道,机关干部人人都是“微百晓生”。今年春季,多雨季节,路南街道发现张李村这座名叫红卫的桥,存在安全隐患,于是,及时决定对桥进行修复改造。就在此时,蔡建军在街道微博群上,发现了村民“路南人”发的一条微博“这种拱桥在路桥较为少见了,大伙看看能否原貌修复?”
微博出来后,路南在原来修桥方案的基础上,对路桥的拱桥数量进行核实,发现确如微博上所说,路桥的拱桥数量着实不多,于是,采纳“微言”,原貌修复。
群众有什么问题和想法,发条微博、发条短信;街道干部通过电脑或手机知晓,并及时回复解决。与此同时,街道干部通过微博短信等平台及时发布政府惠民政策、重大决策、干部工作动态,并群策群力为村民解决困难、答疑解惑。
路南街道将这一做法称之为“微百晓”,是在原来“百晓”的基础上,完善跟进深化的一项举措,与原来的“百晓”区别在于一个“微”字,体现在载体微、内容微、范围微。即通过微博、公共短信这么一个平台,知民情,解民忧,让百姓微笑生活。
据悉,在台州方言里,“百晓”意指生活百事无所不晓之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路桥推出“驻村百晓”、“村事百晓”、“民情百晓”等系列活动,创新为民办实事载体,用心化解民忧,用情关爱民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延伸服务,让群众微笑生活
“这几天,驻村干部都对村里的企业、个体户、家庭作坊及出租房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夏季高温天气,消防安全工作不容忽视。”7月12日,驻村干部曹金婷,在街道的微百晓短信平台上,给自己所驻的西夏村村民们发了一条这样的信息。
过了几分钟,平台上多了几行字:“谢谢婷婷的提醒,可惜高温天,我们村的外来民工子弟,连个纳凉的地方都没有。”收到信息,曹金婷就此事立即向街道相关领导汇报,几天后,一个个免费的配有空调、风扇和酸梅汤、药品等防暑降温物品的清凉空间在路南街道出现,凡是该街道辖区企业的民工子女,只要凭暂住证、户口本就可将小孩免费送到“清凉空间”里消暑。
“前几天,竞争村的中医院项目开始施工,三四点钟就开始了,晚上到10多点才结束,影响我们村民休息,希望驻村干部能帮我们协调解决。”7月17日,已是晚上8点半了,当看到微博上有这么一条信息后,驻村干部王卫,立马拿起电话,致电工程施工方,要求施工时间在晚上9点前结束,早上在6点后开始,尽量减少影响村民休息。没过多久,微博上出现了一行感谢的话。
“较以前传统的‘百晓’来说,‘微百晓’突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为民服务触角更长,范围更广。”路桥组织部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微博、微群及短信平台已成干群紧密联结的另一纽带。他告诉记者,现在,干部每天的工作、去向等相关内容都晒在网上,全面直观地呈现在党员群众面前,随时接受监督。
完善制度,推动微百晓建设
街道80后年轻干部陈伟红坦言,当“微百晓生”较以前的“百晓生”更有压力,同时,随着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和群众的踊跃参与,这个身份也成为激励她“进村入企办实事”的动力。
为推进通过“微百晓”解决问题的能力,路南街道在打造“微百晓”的同时,还专门出台《关于推动微百晓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沟通反馈制度、实地调查制度和责任领办制度等,以便使“微百晓”在解决老百姓碰到的疑难问题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从原来的网下到现在的网上、网下齐联动,路桥的“微百晓”活动开展得栩栩如生,全区上下出现了干部知民情、办实事,群众信干部、心气顺的局面。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区的基层党员干部累计走访群众近2万次,开展460多次送温暖活动,落实帮扶款项近235万元,为群众提供法律、农技等服务1.2万多件,其中,通过微博及短信现场为群众办实事167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