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价格欺诈居然也成为一种炒作伎俩,挑战商业诚信底线时,就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给无视法律者以严惩。
8月中旬,京东、国美、苏宁三大电商发起价格战。据悉,国家发改委价监局近期已对电商价格战展开调查。发改委认为,价格战过程中,部分电商促销宣传行为涉嫌虚构原价、欺诈消费者,表示将惩处相关行为。
这一轮电商大战,可谓声势浩大,网友纷纷坐等降价,期望值被放到最大。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网友等来的不是“放血降价”,而是“饱受欺骗”,价格战光打雷不下雨。
如此恶性炒作,对商业诚信和市场秩序的损害难以估量。故而,对涉嫌欺诈的电商大战不能坐山观虎斗,亦不能当成一出闹剧一笑了之,诚信的底线必须捍卫。这般境况之下,严惩涉嫌欺诈的电商,是“必选动作”。
遗憾的是,在如今的市场秩序之下,价格欺诈违法成本似乎并不高。按现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对价格欺诈行为,有违法所得处以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或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而宝洁、欧莱雅、汉高等8家化妆品制造商在西班牙被发现结盟操纵价格达20年,被西班牙政府处罚5000万欧元;日本航空、澳洲航空、英国航空等21家航空运营商在美国串谋集体涨价,美国当局开出的罚单总额超过17亿美元。难怪网友感叹———罚得太轻,是导致商家无视法律的重要原因。而这,又何尝不是价格欺诈事件频频发生的原因呢?
早有专家指出,我们对价格欺诈的规定基本是填补性的,而非惩罚性的。只是,当价格欺诈居然也成为一种炒作伎俩,挑战商业诚信底线时,就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给无视法律者以严惩。不如以此次依法查处涉嫌欺诈的电商为契机,重塑商业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