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是温州经济最发达的县区之一。据市委书记潘孝政介绍,当地总人口118万,出去“闯市场”的就有四五十万,光在北京经商办企业的就有10万人,这10万人基本上是大大小小的“老板”。同时,该市的低收入群体占5%左右,家庭资产在500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者约有10%,余下的人均年收入都在1万元-10万元范围内。
“中小企业是万善之源”,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他分析国内外有关数据后发现,“凡是每一千人拥有企业数量的比例高,城乡差距、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和基尼系数就低。”
浙商研究会算了一笔大账:5000万浙江人里面,扣除老人小孩非劳动力,4个国民中就有一个是“小老板”,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这样,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浙江民众至少有2000万人。在浙江各地,已经初露良性的“橄榄形”社会的曙光。
一堵户籍制度的“墙”,曾经把中国人分割为城里人、乡下人。“墙”两边的人们,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遵循截然不同的两套政策体系。近十年来,浙江在着力构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供给机制上迈出了很大步伐。让农民高兴的是,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弱有所助,城乡国民的“同等待遇”正逐渐变为现实。
目前,浙江全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实现全覆盖,近700万老年居民享受每人每月60元的基础养老金。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平均达到379元,所有县(市、区)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60%以上。一些地方率先实现了城乡“低保”同标。此外,浙江省医疗救助范围、救助水平超过国内很多大城市,近年来每年支出的人均救助金额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倍以上。
缺乏保障、因病致贫是当前国内低收入困难群体的一个主要特征。最近,浙江省下发通知,进一步将肺癌、胃癌、结肠癌、脑梗死、血友病、甲亢、唇腭裂等20种疾病纳入大病医保。据省卫生厅副厅长王国敬介绍,这样,对于浙江省的贫困农民来说,除了新农合至少报销70%以外,剩余的30%至少还可以报销一半,加上慈善机构的救济,大病费用中至少有90%以上可以报销。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这是孙中山先生对民生问题的经典解释。
建设一个均衡、和谐、老百姓“从摇篮到坟墓”都有保障的民生乐园,这就是今日浙江的新追求。
可持续,从改革开放“先行者”到科学发展的“探路先锋”
在今年7月份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科学发展报告》中,浙江省GDP质量、科学发展总水平再次在国内各省和自治区中位列第一,仅次于北京、上海两大直辖市。
这份关注“品质好的GDP”的报告在开篇宣称,“不崇拜GDP,也不盲目抛弃GDP”,追求理性高效、均衡持续、少用资源、少用能源、少牺牲生态环境。
这恰恰与浙江近十年来的发展现实吻合。10年来,浙江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
“这种‘要钱不要命’的GDP要敢于舍弃!”2011年3月的一场血铅中毒事件后,以彻底消除铅污染隐患为目标,从台州到湖州、绍兴等地,浙江掀起了一场“环保风暴”,全面启动了涉铅行业的排查与整治行动,仅半年内就有包括铅蓄电池企业在内的2601家环境污染企业被关停。
对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动刀子”,决心不易下,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执政者的认识:环境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保护环境就是最大的民生。
“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污染向多数人扩散”的发展模式已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最近在天津发出的“达沃斯之问”更是刺激着全球政商学界的思想神经:“如何用可持续的方式建造房屋、建设城市和利用能源?”
浙江正用实践对此作出自己的答卷。“十一五”期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削减21.16%和18.15%,超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2011年,浙江万元GDP能耗降至0.59吨标准煤,在上年基础上又下降3.1%,仅次于北京、广东。
地处杭州滨江区白马湖畔的柴家坞,原本是个小山村,如今却是“农居SOHO”。距离柴家坞不远,便是浙江省第一家由建筑业进入动漫产业的民营企业中南卡通影视公司。该企业去年签订的海外销售合同占全国动漫企业自行出口交易额的80%,居全国动漫企业之首。
昔日的小山村变身为令人憧憬的创意园,原先跟砖头瓦片打交道的传统企业华丽转身涉足动漫产业,这是杭州实施“腾笼换鸟”战略,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带来变化的一个缩影。
绿色GDP研究者指出,相比经济成就折射出的GDP质量,包括和谐、稳定、安全的人文环境是对执政合理性的更高认同。据来自国家权威部门统计,至去年,浙江全省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已连续8年实现“零增长”。
长期以来重视公共文化建设,则为吴越大地的人文禀赋再添书香。“十一五”以来浙江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位。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浙江卫视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一经播出便引起好评,并称为是大众文化与主流价值观的自然融合的成功范例。
十年前,西湖率先推出24小时免票政策,还湖于民,成为中国第一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2011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西湖申遗领导小组第一时间承诺:“还湖于民”目标不变,不涨价、不收费、土地不出让,为子孙后代留财富。
在国内一些权威机构发起的评选中,杭州连续9年登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2009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增设县级市评选以来,宁波、余姚连年上榜。写给余姚的颁奖词说,在7000年前刻画下长江流域最古老人类痕迹的河姆渡遗址,这里演绎着坚实从容的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