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3日讯
村里的居民楼绿树环簇,村民们的生活幸福惬意。
这里是泥峙社区,社区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共设17个网格党小组,党员238人。走进这里,和谐气息扑面而来。
建设服务性基层党组织
“店门口那棵大铁树,对过往行人和车辆造成不便。”“社区流动党员越来越多,管理是个问题。”
在泥峙社区农家院舍里,十几人围坐一圈,兴致盎然地喝茶聊天,看上去和平常邻里之间聚在一起唠唠家常没什么两样。听着群众的建议、意见,网格服务团队成员忙着记录。泥峙社区党委书记余成表则拿出一本类似发票联的本子。
这是该社区首创的“工单制”服务模式,要求社区干部在为民服务时必须有书面承诺,并明确办结期限。逾期不办或敷衍了事的,群众可拿着“工单”直接找社区干部“算账”,甚至“告”到镇网格办。
“工单制”的出现,不仅提高了为民办事效率、缩短了办事周期,更为普通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监督和管理提供了平台。2010年启动至今,该社区共开出工单170多张,解决率达95%以上。
目前,作为先进经验,“工单制”已在东沙全镇推广。
除了“网格服务工单制”的推广实施,多年来,泥峙社区党委结合社区实际,相继探索实施了“网格户代表会议”、“一事一诺一评价”等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在群众中反响热烈。
此外,该社区还在腾讯微博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晒”出网格日记、网格见闻,吸引社会各界的转播和热评。
感受集体经济带来的实惠
每当华灯初上,向外远眺,美丽的高亭城区夜景尽收眼底。这里是高亭城区时代广场11楼,而这处房产的主人就是泥峙社区。通过出租,该房产每年能带来19万元的固定收入。
2007年,东沙工业基地破土动工,一期土地征用全部都在泥峙社区,如何使用这笔土地征用款,成了摆在该社区党委面前的一道选择题。
为了让村民们得到更大的实惠,社区最后决定拿出20%用于安置村民,而剩下的80%都用于村集体经济再生产再发展。
2008年、2010年、2011年,泥峙社区连续三次购入物业,为此带来的固定收入也不断增长。除了购置房产,泥峙社区还通过扶持培育家庭工业、厂房出租、荒地整理承包等举措,继续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发展集体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还是为了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2012年1月起,经村民代表表决通过,社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养老金从原来每人每月40元增加到每人每月70元。目前,该社区共有60岁以上老人1317名,年支出共计120万元,占社区年固定收入的67%。
有了集体经济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得以稳步推进。社区道路改造、农网线路改造、绿化整治、墙立面改造、道德文化墙打造等基础设施得以建设完善。还组建了社区文体团队,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