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场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举。市场建设30年积累下来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经营者队伍,正是他们的实干、肯干、苦干,才造就了如今义乌市场的辉煌。12月5日下午的庆祝大会上,表彰的市场“经营模范三十佳”就是众多经营主体的杰出代表,他们是:王新田、毛金龙、叶福有、朱冬玲、吴先进、何国荣、何海美、余小建、陈庆文、金樟溪、郑期中、宗向华、宗产贵、宗谷音、周云高、周玉霞、周名松、骆华文、翁荣弟、陶建伟、黄克勇、黄胜伟、龚品忠、龚辉潮、楼云彬、楼仲平、楼宪飞、楼恒贞、蒋洪秋、傅红花。陈杰斌摄
浙江日报讯在我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12月5日,义乌市隆重庆祝义乌市场建设30周年。会上,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要求义乌全市上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十三次党代会、市十三次党代会部署,不断深化“兴商建市”战略,加快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确保义乌市场强者恒强、永立潮头,加快推进“两区六城”建设,争当“两富”现代化浙江排头兵。
回顾历程:
一张宏图管到底
一任接着一任干
30年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义乌人民冲破重重障碍,建立了小商品市场,开启了“兴商建市”的征程。30年来,历届义乌党委、政府坚持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始终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做到一张宏图管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根据时代特点和不同发展阶段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举全市之力推进市场建设发展。2009年以来,义乌顺应生产类资料和生活类资料市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出口贸易和进口转口贸易联动发展趋势,在城西规划建设总面积为12.98平方公里的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和国际电子商务园区等重大项目。义乌这艘“市场航母”再次扬起风帆。
30年开拓进取,30年奋发图强。
30年来,义乌市场已经从当年的马路市场,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如今,义乌市场已经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义乌小商品制造业快速发展,涌现了1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催生了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的行业“单打冠军”;物流、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建成区面积拓展到96平方公里,集聚了近200万的“新老义乌人”,义乌也因此被列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
义乌市场已经成为中国中小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跳板。目前,全国各地有20多万家企业直接向义乌市场供货,每年通过义乌市场出口的商品达到57万标箱,今年将达60万标箱。
30年来,义乌市场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宽广舞台。不仅吸引了150多万外来人员前来务工创业;还带动了全国20多万中小企业发展,间接提供了1000多万就业岗位;带动了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发展来料加工业务,350万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每年发放来料加工费60多亿元。义乌市场同时也是低门槛的创业沃土,7万余个商位中2/3以上的经营户来自义乌市外,20多万从业人员中70%以上来自全国各地。义乌市场成为培育“老板”的摇篮。
义乌市场定期向全球发布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市场信用指数”、《小商品分类与代码》行业标准等,成为全球日用消费品生产贸易企业关注的焦点,成为引领全国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样板”。
如今的义乌市场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义乌市场强大的集聚功能,每天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商品和商人,每年入境客商超过40万人次。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国别的客商相聚义乌,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回首30年历程,义乌市场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靠的是义乌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走在时代前列;靠的是义乌拥有一支实干创业、具有无限创造力的经营者队伍;靠的是继承和发扬诚信包容、海纳百川的商业文化;靠的是始终坚持敢为人先、勇于创新;靠的是始终坚持科学决策、一以贯之。黄志平说,实践证明,“兴商建市”战略是义乌市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毫不动摇、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地走下去。
立足长远:
握好“接力棒”
确保义乌市场强者恒强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等具体要求,这对义乌市场转型提升指明了方向。
30年的建设发展,已为义乌市场的转型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黄志平说,要接过前辈们传来的“接力棒”,继续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确保义乌市场强者恒强,再创辉煌。义乌将积极推进市场功能、管理方式、综合服务创新,确保国际商贸城持续繁荣;加快建设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实现生产类消费资料市场和日用消费品市场互促共荣;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发展;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市场、专业街,实现场街互动,全面繁荣。
深化大改革
创造市场新动力
义乌市场30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创新,今后的繁荣同样要靠改革创新。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就是允许义乌“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牢牢抓住“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国土和金融两大专项改革等重点,加快构建“管得住、通得快、可追溯”的市场外贸“绿色通道”。坚持系统推进,加快建立更加国际化、现代化、科学化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努力把义乌市场打造成外贸效率最高、效益最佳的市场。
打造大平台
拓展市场新空间
让义乌市场如何实现强者恒强?黄志平在讲话中指出,关键在于建设怎么样的展示交易平台,为市场提供怎么样的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义乌将投资近200亿元,全面推进市场平台的建设和提升。加快推进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十二五”期间,要建成占地2.6平方公里、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的供应商产品展示交易及配套用房项目;争取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做大做强“非洲产品展销中心”、“东盟产品展销区”等进口转口市场,打造国内规模最大、最富知名度的进口商品集散地。大力推动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融合发展,加快投资百亿元的国际电子商务城建设,积极发展第三方交易平台,努力把义乌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网货采购中心、全国网商集聚中心,打造“东方商谷”。
培育大产业
提供市场强支撑
只有不断加强产业支撑,市场才能走得更远,做得更大。为此义乌把制造业转型升级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依托经济开发区和义乌工业园区两大平台,以培育行业领军企业为重点,加快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化产业集群转变。切实加强与省内外重点产业基地,特别是省内14个产业集聚区的对接,形成资金、人才、信息和生产资料等高端要素集聚的制造业洼地城市。致力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重点集聚快递、配送、分拨等现代物流企业到义乌设立区域性总部。加快发展物联网、现代会展业。大力发展各类直接融资业务、非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业务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开展大招商
集聚市场好主体
优质经营主体是义乌市场最宝贵的财富。义乌将围绕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国际商贸城和国际电子商务城等重大项目,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围绕城市功能完善配套,举全市之力开展招商工作,大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努力实现双赢。坚持“招大、引强、选优”,借助国家部委和省级部门的资源和渠道优势,加强与国家级协会、知名商会等机构合作,形成强大的招商工作合力。紧紧抓住全省推进“浙商回归”的大好时机,以更诚挚的真情感召在外浙商、在外义商回乡创业,合心合力发展义乌。
建设大城市
营造市场好环境
义乌是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城市的发展需要市场推动,市场的发展也离不开完善的城市功能、优越的城市环境。义乌将围绕百万人口城市目标,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促进城市空间合理布局、公共设施集约建设、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深化城市轻轨的设计研究,推进外环路、“双江湖”区块等规划设计及前期工作,积极推进金融商务区、文化中心区、总部经济区等重点区块规划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不断提升镇区和城乡社区建设水平。加快构建便捷完善的城市综合服务体系,提升经济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