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8日讯
只要过了选举这一关,村干部在任期内就可以高枕无忧,这一传统在海宁已被打破。“我们有了危机意识,更多了一份责任意识。”昨天,海宁市丁桥镇民利村党总支委员郭家欢在聘用合同上签下了名字。这意味着海宁市161个行政村已经全部实现“选聘分离”,800多名村干部统统被请出了“保险箱”。据了解,这个“海宁经验”在浙江省开了先河,并且已被中组部向全国推广。
今年4月,海宁斜桥镇党委率先探索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聘用制。全镇19个社区的近百名“三委会”(村党组织、村委会、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全部竞聘上岗。“选举产生的村(社区)班子成员需通过岗位竞聘后方可参加村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专职工作,选归选,聘归聘。”这项制度的设计者——斜桥镇党委副书记王玉良说。
据海宁市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费晓义介绍,服务中心的聘用对象主要为现有村“三委会”成员及大学生“村官”。聘用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签订聘用合同;服务中心正副主任,由镇党委、政府任命。社区工作者不再像以往那样拿补贴,而是按规定每月领取工资。在操作上,科学设定“聘用”和“解聘”条件,其中明确村“三委会”成员因自身原因而未被聘用为服务中心专职工作者的,原则上劝其辞去现任村班子职务,但依法享有村“三委会”成员的权利。
今年,斜桥镇引入这一聘用制后,有两名村干部落聘,这一空前的变化在所有村干部中好比是一次“大地震”,由于村干部收入直接与在村综合服务中心中的职务相挂钩,这两名村干部最后辞去了村干部一职。“‘选聘分离’让村干部没有了‘铁饭碗’,一方面,以后村工作人员的薪金待遇取决于自身工作业绩,改变了以往村干部‘混混也能拿补贴’的传统;另一方面,专职工作人员竞聘增加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促使村干部更加尽职。”王玉良告诉记者。
闸口村党委书记费浩东认为,越是经常办实事的村干部就越容易得罪人,“选聘分离”后,即使差了几票没当上村干部,只要有能力、肯做事,还是能被聘为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样有为村民干事的平台。据了解,目前海宁各镇的大学生“村官”已全部被聘为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浙江省委党校党建研究所所长郭亚丁教授认为,海宁市斜桥镇推出的“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聘用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竞争,也有利于农村基层队伍的建设。接下去,需要扩大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让群众参与其中,增强社会的监督。据南湖晚报 沈煜威 沈勤 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