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08日讯走在嘉兴南湖畔,眼前一片生机盎然。一年多来的学习实践活动,给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经济逆风飞扬,城乡和谐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党员干部收获多多,“科学发展”这4个字在嘉禾大地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发展增活力
从经济寒冬中走过来,众多企业切身感受到科学发展的力量。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去年以来海宁经编行业出现较大起伏,特别是一些小企业订单骤减,面临发展危机。“着急没有用,还是要沉下心来苦练内功,走科学发展之路。”浙江华生经编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生华深有体会地说。
灯箱布是华生经编的主打产品。当时,他们发现很多厂家生产的灯箱布容易卷边,于是通过升级工艺水平,成功研制出不易卷边的PET灯箱布,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利润由10%提升到30%,公司发展实现逆势上扬。
学习实践活动启动之初,正是国际金融危机加深之时,嘉兴也经受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最复杂、困难最集中、挑战最严峻的艰难时刻。如何应对挑战?
“全国各地都处在从传统发展向科学发展转轨的时机,谁转得及时、转得坚定、转得有效,谁就能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快。”面对困难,嘉兴市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转型升级不畏难,苦练内功不浮躁”,交上一份漂亮的答卷。2009年全市实现GDP1917.96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服务业保持13%以上增长速度,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
百姓得实惠
即使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刻,百姓仍然幸福地沐浴着科学发展的春风。
看着白花花的自来水从水龙头汩汩流出,秀洲区王店镇保华村的杨文甫高兴得合不拢嘴:“家里通上了水质好、水压足的自来水,用着就是舒坦。”
难以喝上放心水,一直是困扰嘉兴市农村居民生活的难题。以前,嘉兴市本级地面供水只局限在城市范围内,农村地区只能开采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水量和水质都难以满足生活需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嘉兴实施市本级城乡一体化工程后,让115万村民喝上洁净的自来水。
“民生”两字总关情。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嘉兴市各级党组织始终把“人民群众得实惠”贯穿于活动全过程,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确保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城乡居民钱包更鼓了,看病负担轻了,居住环境优美了,廉租房的保障范围扩大了,出行更加方便通畅了……
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693元和12685元,同比实际分别增长9.8%和9.9%。城乡居民收入比1.95∶1,全面小康程度居全省第二位。
干部添能力
嘉兴杨溪生态鳖良种繁殖专业合作社社长费永根,去年想扩大养殖规模,但面临资金紧缺的难题。最后,市农合下属的兴农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合作社作了担保,为他解了燃眉之急。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嘉兴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纷纷深入基层,以实际行动促进和谐发展、民生改善。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各级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把握科学发展规律、推进科学发展的思路也越来越明晰。
平湖市实行“一事一档”制度,对学习实践活动中需要整改的问题,建立书面档案,落实部门和责任人,实行抄告办理,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南湖区创新“六六”群众工作制,把各镇(街道)划分成360个单元网格,选派666名区、镇、村(社区)干部联系群众,即时收集、反馈、处理群众的意见建议;
嘉善县建立“无会服务周”制度,每月安排一周时间组织机关干部到农村、企业等基层一线,服务企业发展、群众致富增收;
各地审批部门将审批方式由“串联”变为“并联”,中关村长三角创新园项目45分钟就办结注册登记等手续……
据统计,嘉兴市开展“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专项行动,共成立服务组989个,投入资金19.7亿元,帮助基层单位和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