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3日讯1988年,刚当上苍南宜山镇宜一村的村书记杨成涛有一个宏伟目标:让村里的人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村里要有幼儿园、老人公寓、楼房、汽车等等。
可这一切怎么来呢?光靠村里的几间出租房和一个停车场,年仅5万元的收入怎么行呢?
昨天,记者再次走进宜山镇宜一村时发现,杨成涛的“白日梦”成真了。他带领大家创立了一个个“第一”:苍南县第一个建起村级老人公寓,第一个实行养老补助金,第一个实行村级社会养老保险;温州市第一个建起村办幼儿园,第一个实行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浙江省第一个实行村级廉租房,第一个实行村低保制度……
集体经济
让村里挖到第一桶金
1988年,刚上任的杨成涛就有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强烈愿望。当时,村集体只有几间出租的房屋、一个停车场和一些零散的资金,每年租金和利息收入仅5万元,村民收入只有900元。
第二年5月份,杨成涛有机会到绍兴、宁波等地参观学习。回来以后,杨成涛提出要走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他分析了当时宜山镇腈纶针织行情,大胆提出抓住本地“纺织之乡”的优势,创办印染厂的想法。
经多方努力,他请来了绍兴的师傅,运来了无锡的设备,村办第一个企业——印染厂终于在1990年2月投产,当年产值130万元,创税利40万元。
十几年来,杨成涛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先后为村集体创办了针织厂、针纺织品总公司、无纺布厂、经济开发公司等11家企业。1996年5月,村里经温州市政府批准组建了温州宜一集团公司,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拓宽了财源。
尝鲜“股份制”
村民有更多积极性
2004年9月,杨成涛又不甘寂寞了。他提出了在苍南县率先开展村集体资产量化的思路。
最后,村民大会讨论表决通过:对村集体3000多万元具有经营性的资产进行量化,实行股份制,按村集体30%股份、村民70%股份比例分配。将村民70%的股份,按每户2万元、每个人口7000元量化分配到户。
“我们有股份的,搞不搞的好,可关系到个人。”一位村民说。村集体资产量化工作的顺利完成后,大大提高了群众直接参与管理监督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养老、医保
全村覆盖
如今,杨成涛在村里先后为村民创办了两座老人公寓,占地9亩,可容纳300多老年人;创办了一所占地4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89平方米,可容纳400多名幼儿的村办幼儿园;兴建了老年人门球场、河滨公园等。
60岁以上的老人也和城里老人一样每月发放100元养老补助金;对300多位45周岁以上的男性村民和35周岁以上的女性村民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对全体村民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日子好了,咱们就唱出来。”村里还有了“铜管乐队”、“文艺宣传队”等,日子可是越过越红火。
这日子哪点比城里人过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