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领江山蜂业领跑全国18年——记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科普带头人汪礼国
2009年,汪礼国主管的江山蜂业再次位居全国各县第一,这已经是江山蜂业连续18年稳坐全国第一的交椅,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蜜蜂之乡”。不愧为中国蜜蜂行业响当当的领军人物。
走进汪礼国的办公室,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大堆奖状奖牌,光全国性的就有十几个,把这个简陋的办公室映照的熠熠生辉。这些足以诠释一名共产党员,从事蜂业管理与服务30多年来,在创先争优的道路上,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所获得的辉煌成就。汪礼国评价自己这30多年的经历时,就用了一句话:永远要有领跑意识和忧患意识,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必须做最好的。
汪礼国天生就是一个领跑者
“跟在别人后面跑,这不是我的作风。”他掷地有声地说“凡事都要走在前头,要具备领跑意识。”由他担任法人代表兼秘书长的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先后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中国蜂业界与衢州市唯一)、被农业部和财政部评为“全国示范协会”。由其在全国率先创立的“协会+合作社+企业”的产业化与组织化发展模式闻名全国,被农业部、民政部、中国养蜂学会与《经济日报》命名为“江山模式”向全国推广。他还率先在全国蜂业界创建“蜂产品安全信用体系”、“蜂产品源头质量追溯体系”、“蜂产品出口贸易预警体系”等,已成为全国蜂业界学习与模仿的榜样。
2001年,我国加入了WTO,实现贸易自由化。当时,我市的蜂产业已经颇具规模,许多企业都跃跃欲试,准备大张旗鼓地进军国外市场。此时,汪礼国敏锐地意识到,我市乃至我国的蜂产品要进入国外市场,必然会遭遇外国政府设置的技术壁垒。而国内蜂产业的标准是80年代修订,已经不适应现在要求。(果不其然,2002年1月28日,欧盟官方公布禁令:自1月31日起,禁止中国的蜂蜜和蜂王浆等产品进入欧盟市场。)于是,汪礼国就埋头苦干数月,结合丰富的实际经验,主持制定了江山市的蜂产品地方标准。这个地方标准在在2002年上报省质监局备案时,被省质监局慧眼相中,委托其主持制定浙江省蜜蜂地方系列标准和有机蜂产品系列标准。无巧不成书,这两个省级标准在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时,国家质检总局又发掘了该标准的含金量,遂又委托其主持制定了《国家级无公害蜂产品系列标准》,成为中国蜂业界质量安全管理的主要依据。
为了改变很多行业只注重制订标准而不注重推广与效果的局面,汪礼国又在2002年开始研究起了蜂产业标准技术质量推广体系和产品质量监控体系。“有了质量标准,未必所有蜂农、加工企业都能按照标准实施。”汪礼国解释说,这就需要一个技术推广体系来确保标准化的实施,并让农民真正自觉进行标准化生产;同时,还需要一个产品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产品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领跑者的地位。这些标准和推广体系从2002年开始,陆续在养殖和加工等环节得以大力推广,成功帮助江山蜂业在全国率先突破欧盟技术壁垒,进军国际市场。
汪礼国天生就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争优创先的动力源泉。”汪礼国说:“在国内蜂产业界,我现在已经担任中国蜂产品协会首席蜂业专家和蜂产品生产委员会副主任,想继续保持领跑者的地位就必须具备忧患意识。”
2007年,正是全国蜂业蒸蒸日上的一个时期,江山蜂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取得骄人业绩。但是,颇具忧患意识的汪礼国在深入探究社会发展大趋势和我市蜂业发展变化的情况后,敏锐地意识到,江山蜂产业将面临资源紧缺的严峻问题。他说:“早前,养蜂这个职业是很多人追求发家致富的好路子。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居无定所的职业已经不具备什么优势,养蜂人必然会越来越少。但是,由于蜂产品的保健功能已经为越来越多人认可,加工企业越办越多,对蜂产品原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必然会形成一个原料紧缺的矛盾。”为此,他大胆采取了三项行动:一是鼓励和发展定地养蜂;二是利用江山山区资源优势,发展中华蜜蜂(俗称土蜂);三是以江山为中心,构建100公里以内的三省边际蜜蜂养殖基地。这三项举措,不仅保住了江山蜂业全国第一的地位,也进一步促进了蜂产业的健康协调发展。目前,江山市已经在碗窑、长台、塘源口、双溪口等乡镇建立了土蜂养殖基地,2009年总量达到1.6万箱,年产蜂蜜320吨。在浙闽赣三省7地建立了蜜蜂养殖基地,给当地农户提供蜂种和无偿技术培训,并将所有蜂产品以市场最高价收购,截至今年5月,已经形成3万箱规模, 2012年有望达到8万箱,这将有力保障江山蜂产品原料供应,从而有效解决了因养蜂人数下降所带来的原料数量不足的矛盾。
由于养蜂业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汪礼国从去年开始又在积极探索建立蜂业预警机制。就是及时掌握市场、天气及自然环境的变化指数,并通过科学分析,对全市所有养蜂专业户(不论在全国哪里),提前发布可能会暴发流行病或自然灾害的警示,提醒蜂农采取有效措施,随时调整策略,防范各类天灾人祸的发生。从而,实现了由事后应急处理向事前警示提前防范的重大转变。这一创新举措,相信对其它产业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领跑意识让他勇于争优,忧患意识让他敢于创先
三十多年来,凭借着这一股不断创先争优的精神,汪礼国依靠科技推广,已经为江山市蜂业生产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6亿元。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5个,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出版学术专著5本,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68篇,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个。先后被评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科普带头人(中国蜂业界与衢州市唯一)、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等诸多荣誉。
汪礼国,他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勤勤恳恳、甘为人仆,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出蜂业的绚丽之花。汪礼国说,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他取得的一些成绩,归功于多年来党的教育和培养,为此,他决心为江山蜂业奋斗终生,继续带领江山蜂业领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