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党员先进性科技创新当先锋——浙江大学杨德仁同志
杨德仁,男,46岁,1984年11月2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现任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73计划“硅基光电子材料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材料)成员等学术兼职,是2002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的获得者。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
磨砺党性坚定信念 牢记理想永葆先进
杨德仁同志秉承科学发展的理念,多年来,他埋头所钟爱的半导体硅材料研究事业,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一名在学术上有成就的科研人员,杨德仁曾分别在日本东北大学、德国FREIBERG工业大学和瑞典RUND大学访问交流。1998年1月,他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携全家回国。对杨德仁而言,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是对他党性的一次考验,他选择了祖国,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正是对党的坚定信念,杨德仁同志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充分展示了终身学习、永葆先进的昂扬姿态,发挥了一名投身党的教育事业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技难题,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科研成果,用满腔热情不断续写着骄人业绩,同时在实践中不断磨砺着党性。
科技创新争做先锋 勇攀高峰硕果累累
杨德仁同志深深体会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已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作为一名浙江大学的共产党员,就要在自主创新中要争当先锋。
杨德仁同志所从事的硅材料领域,对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大力发展的高科技领域。他曾负责了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项目、973项目、攻关项目、杰出青年基金等1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组织及参与组织了第11届缺陷识别、图像和物理国际会议等7个国际会议。另外,他还担任了第23届半导体缺陷国际会议等24个国际会议的国际顾问(程序)委员会委员。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杨德仁同志在国际上首先系统开展了掺氮直拉硅单晶相关缺陷与性能的基础理论研究,如:证明氮影响直拉硅单晶的电阻率稳定,提出氮对热施主和新施主的抑制作用机理等系列创新成果,在科学上揭示了掺氮直拉硅单晶缺陷的结构、性质和作用,形成了较完整的对掺氮直拉硅单晶相关缺陷物理内涵的认识,解决了掺氮直拉硅单晶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应用的基本科学问题。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独特影响,也在国际产业界得到重视,使国外同行对掺氮直拉硅单晶由不认可、不相信到共同研究,直至应用,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从2000年以来,掺氮硅单晶已经在国际产业界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国际硅单晶一种重要品种。目前,国际上主要的微电子用硅单晶公司都在应用掺氮直拉硅单晶。掺氮直拉硅单晶已经成为国际上硅单晶的重要新品种,间接促进了国际微电子产业的发展。
教书育人堪为模范 学科建设引领风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杨德仁同志深深体会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党的教育方针,也是实现我们国家长治久安、飞速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杨德仁结合国际学科的发展和最新科研成果,开设了研究生课程《半导体材料中杂质和缺陷》和本科生课程《半导体材料》,并参与讲授浙江大学英才教育实验班竺可桢学院本科生课程《材料科学导论》和材料系本科生课程《材料概论》,深受同学的欢迎。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包括8名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年轻教授、副教授,目前指导了4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已形成一支具有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队伍。所在的半导体材料党支部在教学科研和党团建设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被评为浙江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他热忱关心帮助学生,深受学生敬重和爱戴,他带领的研究生团队连续五年被评为学校先进班级,三位学生获得浙江大学竺可桢奖,指导的博士生中有两位获得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杨德仁同志负责材料物理化学学科重点学科项目的具体组织和建设,并与大家一起共同组织了浙江大学“985”工程一期重点学科项目和二期功能材料科技创新平台的组织和实施,为浙江大学的材料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杨德仁同志和其合作者在国际学术杂志(SCI检索)发表论文310多篇,国际会议大会邀请报告25次,获国家发明专利41项。参编英文著作3本,编著中文著作2本,主(参)编中文著作4本、主编国际会议论文集5本。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重要成果,使学科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杨德仁同志大胆吸收借鉴前人的优秀成果,紧跟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用一流的业绩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投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