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村——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农业部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党支部被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三明市从八一村的发展经验中,总结提炼出“168”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并在全市推广。
目前,全市1735个建制村全部实行了目标管理,所有村都实行了“征求意见、议事决策、任务分解、公开承诺、组织实施、考评奖惩”六步工作法。据统计,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村党组织和党员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万多件,80%以上的村党组织较好地发挥了核心带动作用。
“168”工作机制,范围在扩大、内涵在提升,成为三明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抓手,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没想到新村建设如此顺利
沙县金沙工业园西北角的山麓下,凤岗街道西郊村300多幢款式相近的新房格外抢眼。76岁的村民许云禄一家,是首批入住新房的村民。许老汉乐呵呵地说:“没想到3层半346平方米的新房,只花了20.43万元,平均每平方米不到600元。”而按沙县的市价,这幢房子价值超百万。
一个村子,为何能为村民建出这么多漂亮超值的房子?全村这么多人,又如何确保公平公正分配?年轻的村支书王仁贵说,除了好的发展机遇,“168”工作机制居功至伟。
2004年,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沙工业园落户西郊村,全村所有房屋均在红线内,这意味着整村要异地搬迁重建。建新房手续繁多,怎样才能建得又好又省钱?村里曾经尝试公开对外招标。招标的结果,承包建筑商最低报价870元/平方米,而村里最高招标底线是760元/平方米。两者差价100多元,最后流拍。
时间不等人。新村建设是摆在村两委面前最大的任务。几经讨论,村民达成共识:由村里统一代建。
目标确定后,村里成立了由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新村建设指挥部,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的模式进行建设。村里把议定好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组织,每名干部头上。围绕这些目标任务,村里分设了材料采购、材料仓储、现场施工管理、财务监督等4个岗位,全村共有32人认岗履职,其中党员16人。通过“设岗定责”,新村建设的事情让大家来议,大家来做,大家来督促,不仅分担了村两委的工作,还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减少了村财的支出。如,沙石、水泥、钢材、磁砖等主要建筑材料,认岗人员货比三家,成本大幅度降低。
2008年底,第一批40套楼房准时交付。一结算,每平方米造价不到600元。每户安置房建设成本比招投标价格少了近6万元。
村里将县里奖励的50亩安置用地,用作公寓房建设,建成后可以出租给金沙园区内企业员工,村民每月都将有租金收入。另外,村里还争取到一块60亩的土地,准备建设一个园区,自行招商引资,以地入股,企业办成后,村民可以“坐享其利”。
再艰巨的任务也有办法担当
八月骄阳似火。在将乐县万安镇翔安小区集中重建点工地,挖掘机上下摆臂,运载车出出进进;工人们有的扎钢筋,有的装卸砂石、木头。从烂泥地到整体桩基初步成型,一座座新房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万安镇党委书记吴建成告诉记者:“灾后重建是万安镇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要实现元旦之前让受灾村民搬入新房的许诺,其间的艰辛,难以言说。多亏有了‘168’工作机制,再难的事也有办法担当。”
万安镇是今年6月份洪灾的重灾区,翔安小区集中重建点是三个安置点之一,也是福州市对口援建点,规划安置灾民294户,除了本村的30多户村民外,其余的全部为外村迁入的灾民。
半年之内,要完成从平地到新房的跨越,最难的是征地。万安村党支部书记陈桂生告诉记者,重建点的土地涉及全村14个村民小组中的12个,共680户,要是一天做通一户村民的思想工作,需要两年的时间。但按照规划,两年的任务要在半个月之内完成,怎么办?
按照“168”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万安村及时调整岗位设置,新增灾后重建、生产自救、抢险应急等岗位。而在翔安小区集中重建点,专门设立了“征地拆迁、规划设计、质量监督、组织协调”等岗位,镇村19名党员认岗。村民大会一结束,各组人员分头行动,挨家挨户做工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执行有力,征地等难题迎刃而解。
负责项目施工的中建七局管理人员项杰介绍,目前,重建点场地平整已完成,地基浇筑全面展开。
“168”的活力与魅力
“168”从永安小陶镇八一村发端。记者一次次走进八一村,亲眼目睹了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感受到了“168”集聚发展合力显示出的独特活力与魅力。
这些天来,前坂自然村村民刘昌林在忙着钉地梁模板。他高兴地说:“没想到,拆掉旧房还有补贴。有了补贴,就可以建新房了。”
村主任朱昌昭介绍,近年来,八一村先后启动青石、张坑、半溪、前坂四个自然村的新村建设,到目前为止,全村90%的村民建起了新房。
2006年1月13日,胡总书记视察八一村时,提出了“政策好,天帮忙,还得靠人努力”的殷殷嘱托。此后,胡总书记又先后两次给村民党员群众回信,作出重要批示。为了总书记的嘱托,八一村民激发起建设新农村高昂热情。
村党支部书记朱光木说,村里200多户,800多人,在“168”模式的带动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方面:不断完善菜稻烟与菜稻菜的高效耕作模式,大规模种植莴苣,成立合作社,拓展销路,增加农民收入;工业方面:大力引进工业,已有6家规模企业入驻。2009年,全村的工业产值9400万元,比2005年增长了22倍。与此同时,农田水利建设修建起来了,村部大楼盖起来了,幼儿园动工建设了,图书馆向村民开放了……4年来,全村各项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05年的不到4000元增加到去年的7900元。
在八一工业园区,大山工贸、嘉翔(福建)硅业有限公司两个投资超亿元的企业已动工,另一个投资超亿元的和亿化工已投产,试产一个多月,就给村里带来了20万元的收入。小陶镇党委副书记、八一村第一书记罗光乾说,今年村财要从38万元增长到50万元,看来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