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5日讯不少党员长期外出打工,好比纸鸢断了线一样难知音信。很多地方的党组织,都头疼这个问题。
开化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创建起一个个“创业支部”,把在外创业的1600余名党员,“串编成一股股绳子”。即使流动党员走得再远,他们仍能接受组织统一指挥。
日前,省委组织部长蔡奇对此予以充分肯定,并作出批示:“开化县的做法可取,各地要注重抓好流入流出党员群体,做到创先争优活动全覆盖。”
1600余名党员在外流动
开化县每年有8万多人在外务工,其中外出流动党员1600余名,占全县农村党员的17%。他们大部分集中在杭州、温州、义乌及上海等地。
流动党员存在管理难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落实、作用难发挥,连党费都较难收。
从2003年起,开化先后在杭州、温州、嘉兴、义乌及上海等地,探索建立“创业支部”14个,临时支部5个,党员联络站16个,解决了问题。
今年6月份,靠着“创业支部”提供的名单,开化各乡镇党委又给每个在外流动党员,一一打电话,对各自辖区内流动党员进行一次拉网式的摸底调查。
“我们已对外出党员的个人基本情况、联系电话、从事职业等逐一登记造册,并办理起流动党员联系卡,排摸出78名‘流失’党员。”开化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同时,开化县委选派6个工作组,到驻外“创业支部”实地指导创先争优活动。
创先争优和回报家乡相结合
“创业支部”的存在,对于流动党员等在外打工的开化人来说,不仅只是一个党组织,更是在外务工者们一个温暖的“家”。
今年5月份,在杭务工人员邹某,不慎从杭州一建筑工地的楼顶摔下,头部重伤。开化大溪边乡驻杭“创业支部”马上组织党员上门慰问,并主动帮助邹某与业主沟通,商谈工伤赔偿事宜。
流动党支部,还把创先争优跟回报家乡相结合。
李奇斌于2002年入党,2003年到义乌,从事卡通图画、游戏卡等印刷玩具生产。
他回忆,最初在义乌创业的,只有十几个党员,互相孤立无援。后来在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建议与支持下,“创业支部”建立起来。之后,支部工作越做越好,为在外创业的同乡们,建立了一个互相学习帮助的平台。
“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化县又进一步引导“创业支部”,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回报家乡结合起来,鼓励流动党员返乡创业。
去年,李奇斌在开化工业园区投资9000余万元,创办浙江甲壳虫印刷包装有限公司,为当地创造300多个就业岗位,企业今年上半年产值达8000余万元。
开化池淮镇光芒村党员王作文,在外积累一定资金后,回乡办起丝尔美袜业有限公司,一次解决500多人就业问题。实习生 徐钱立 记者 洪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