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县澄照乡三石村位于景宁县城西南方向4公里处,辖13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全村509户,1698人,其中畲族人口289人。拥有耕地面积884亩,山林面积7997亩。三石村党支部现有党员67人,村两委班子11人,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浙江省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五好党支部、浙江省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浙江省行政村示范档案室、浙江省巾帼示范村、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丽水市文明村、丽水市模范集体、市级“创五好、奔小康”活动先进示范党支部、县级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村党支部书记陈初南被评为“浙江省为民好书记”。
近年来,特别是被列入“135”工程中心村建设后,三石村紧紧抓住“集聚”这个关键点,突出人气集聚、产业集聚、感情集聚、民心集聚,着力打造“畲乡第一村”。
一、拓展空间,盘活资源,集聚人气。三石村立足现有的空间和资源,盘活现有土地,缩短“软性”距离,吸纳移民,以最少的地换得最大的发展空间,以最短的时间扩大村庄的规模。一是积极规划发展蓝图。早在7年前,三石村就邀请国土、建设、环保等部门按照“布局合理、优化配置、突出特色、节约土地”的原则,围绕建设既有都市风味,又有田园风光的“新村住宅群”的目标,设计《三石村建设规划图》,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的功能区规划建设。二是全力打造“十分钟”交通圈。针对自然村分散的现状,三石村自筹资金,村民积极投工投劳,在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修通各自然村的道路,并进行水泥硬化,缩短了各村之间的“距离”,使各自然村到中心村的行程都控制在十分钟之内。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三石村中心规划,村两委把新村建设与新安江移民旧房改造、险情点搬迁、滩坑移民安置点、下山脱贫点建设相结合,建设叶源、龙湾、朝阳三个安置点,完成了小余山畲族新村建设,修建了防洪堤,建立了文化活动中心暨老年活动中心,在村委办公楼里办起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13个自然村全部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程控电话、通有线电视“五通”。
二、因地制宜,走活山地,集聚产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生态高效产业,因时制宜增加集体收入。一是深入实施“茶叶富民”战略。利用原来村里的荒地,村干部带头,在村集体山上种植茶叶,发展茶叶基地5000亩。组织成立景宁天堂玉茗茶合作社,推动联户经营,集体管理。修建茶叶交易市场,为茶农茶商交易茶叶提供方便。与景宁农业开发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发小汤弯名茶基地120亩,种植效益较好的白茶,提高茶山的效益。如今,三石村的茶叶生产不仅富了当地的百姓,还带动了金丘、四格等村的茶叶生产,并辐射到鹤溪、东坑等乡镇。二是多种形式增加集体收入。对村集体所有的蒲洋三级电站经营权,变原来的个人承包制为集体经营制,并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对电站进行技改增容,从原来的150千瓦增容到580千瓦,仅此一项,村里每年可以增加70万余元的集体收入。以农民土地入股、集体资金参股的方式引进了胶合板厂、铸造厂等多家企业,新办了2家茶叶加工厂、3家养殖场。2010年,全村固定资产总额达到了2500万元,年集体收入预计可突破百万元。三是“一村一品”带富农民。在其他不适宜种茶的自然村,根据其立地条件和种养基础,积极发展厚朴、毛竹、板栗、杨梅、栀子等基地,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针对外出人员较多,做好土地资源“整理、置换、流转、经营”文章,利用离县城较近的优势,带领群众发展大棚蔬菜基地,建设景宁县城的“菜篮子”。
三、关注民生,调活内力,集聚感情。一是积极促进移民融入。对于新安江老移民,村两委结合危旧房改造,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和条件。对于新接纳700多滩坑移民,在全村最好的地段划出最好的地块,修建小区。在2008年村两委换届中,引导村民们将2位移民代表选入了村两委班子,真正实现了移民的和谐融入。二是加大民生补贴力度。村委每年从村集体拿出6万多元专项资金用来资助和奖励村民,全村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享受春节慰问金;学生考上大学奖励300元—800元;农民医保每人每年补贴10元;卸任村干部每人每年补助200元—500元;育龄妇女参加乡里的透环,村委给予误工补助。三是加强村民培训教育。根据“村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定期邀请专家,为村民举办土地、法律、茶叶加工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两年来,已经举办了3批,每批4天。
四、带强班子,激活队伍,集聚民心。三石村两委“多干、公正、规范”,以班子的榜样,带领全村的苦干实干。一是“软硬兼施”带强队伍。在硬件上,2003年三石村就投资30多万元,建设村委办公楼,购置了电脑、办公桌、投影仪、电视、影碟等设备,将办公楼建设成为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矛盾调解中心。在软件上,按照“四评议三承诺”的要求,以“事情不在大而在实”为原则,班子实行“创业承诺”,党员实行“先锋承诺”。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惠农政策、农业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致富理念,组织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发达地方的成功经验,使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产业和特长。二是“公开透明”管理财务。三石村坚持“一分钱同样公开”,“结算预算”双方案制度,制订出台《三石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案》,对上年度的开支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出《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开,并将收支情况分发到各村组。“分配方案”对村集体经济的预决算及村干部误工、差旅费、招待费等均作了明确规定,并坚持每月结算,经理财小组审核,每季度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明白墙”上公布“明白账”,几十年来没有村民对村里财务提出质疑,没有村干部因财务问题受到村民的批评,真正做到“干部清清白白、群众明明白白”。2006年,村会计雷岳舜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先进村组财会人员”称号。三是“规范民主”管理村务。严格按照“五议两公开”的要求管理村务,对村公开事项实行目标管理,落实到班子成员,做到“承诺一件落实一件,公开一件满意一件”。定期组织老党员、老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征求群众对村两委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民情动向,发现模范优秀。对于纠纷,实行“小事、小纠纷不出组,组里的党员干部要负责处理;大事、难事不出村,班子成员齐心协力研究处理”。30年来,三石村没有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没有一起刑事责任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