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9日讯周以国是余姚市四明山区的一名村党总支书记。10年来,他克己奉公、一腔正气,为乡亲们谋福祉,使昔日穷得叮当响的“倒挂村”,变成富强文明的小康示范村。
然而,长期超负荷的付出损害了他的健康。他不幸患了癌症,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在工作第一线。
摘穷帽要有好领头
干溪村2001年由原干溪、近山、里岗、外岗4个村合并而成,有800多户人家,2200多名村民。并村后,由于多年来村民拖欠电费和农业税等遗留问题,村里负债10多万元,是名副其实的“倒挂村”。
上级领导认识到,改变干溪村的面貌要有一个好的领头人,乡亲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周以国。当时周以国办的企业正红火,最初他不想接手。然而,经不住乡亲们的多次苦劝,他表示:“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为大家服务几年吧。”
周以国低调上任了,但刚接手工作便显示出他一贯敢抓敢管的“铁腕”作风,大刀阔斧地破除“顽疾”。陆埠镇联村组长蒋咸军说,村民拖欠电费和农业税是陈年烂芝麻的事了,他将拖欠户的详细情况在村民代表大会上作了通报,经过6个月时间的努力,除确实经济困难的两户,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一户免交、一户减半外,其余拖欠多年的10多万元欠款全部得以收缴。
接着,针对干溪村的实际情况,周以国经过深入调研后认为:“靠山靠不住、靠田靠不住,关键要壮大集体经济。”他着手进行废弃地、宅基地改造,整理出130亩土地作工业小区,凭借热情周到的服务,吸引20多家企业落户,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租金收入90多万元。
在周以国的带领下,干溪村彻底摘掉了“倒挂村”的帽子,先后获得了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余姚市文明村、余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去年,干溪村实现社会总收入9430万元,村可支配收入10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9618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384%、493%和186%。
倾心为村民谋福祉
周以国上任以来让村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历时8年、筹资5000多万元的下山移民安置工程。
年逾80岁的老党员李象桥说,里岗、外岗是两个高山自然村,有250多户人家世代居住在山顶上,不但交通很不方便,而且没通自来水,也没有卫生间,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不少村民宁可下山租房住,也不愿再呆在山里头。
2003年,村里根据发展总体规划,决定对里岗、外岗实施下山移民安置工程。工程需要资金保证,而当时村里拿不出一分钱的启动资金。无奈之际,周以国个人出面,向当地企业借了300万元的启动资金,安置工程才得以顺利进行。现在,干溪新村已建房312户(套),抽签到户271户(套)。
在移民安置的抽签过程中,除了做到透明、公正以外,周以国的做法还充满了人情味。村民周兴良透露:“去年5月下旬,我因为车祸撞断了一条腿。几天后,正好是移民安置房正式抽签的日子,于是我就找到了周书记,希望他照顾一下把我安排到一楼。周书记随即把我的情况通报给村民代表。经村民代表同意,我终于搬入一套面积为125平方米的一楼新房。”
在周以国耐心细致的组织领导下,时间跨度长、工程投资大、安置村民多的下山移民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始终没有发生纠纷、上访、质量和安全事件。
“村里富了,他家穷了”
在周以国简陋的办公室里,贴着一副对联:处世须多一腔正气,奉公应无半点私心。这是他真实的生活写照。
干溪村原党支部书记魏长兴说,周以国上任以来,开的车是自己的,用的汽油费也是自己掏的,从不在村里报销办公交际费用,而且他还要求其他村干部也做到廉洁自律。事实上,工程验收合格后,村干部非但没有吃承包商一顿饭、拿过承包商的一包烟,反倒是村里请承包商吃了一顿饭。
在周以国的家中,记者看到他的房子已经十分破旧,墙面石灰也有不少斑驳脱落。他妻子周爱莹说:“我和以国在1997年开办了一家橡胶厂,每年都有20多万元的收益。但以国当上书记后,就把厂里的事情都交给我一个人来打理,工厂生意越做越小,我们只好把厂子转让掉了。”
抱病坚持在新农村建设岗位上
去年8月开始,周以国经常头痛,村干部劝他去医院检查一下,他总是一拖再拖。到了去年12月份,镇里组织村干部体检,医生在他的体检表上写下了“肿瘤指标超高”的字样,他还说:“等我这几天把工程款付给人家后,再去检查。”
今年1月初,被确诊为鼻咽癌的周以国在镇领导和联村干部的“逼迫”下,终于同意去杭州住院治疗。
周以国住院后,干溪村已有300多名村民特地赶到杭州去探望他,手机铃声也天天响个不停,这使病床上的周以国更牵挂村里的事,一有空就往村里赶。近些日子他出院了,经过30多次放疗和6次化疗,周以国身体已十分虚弱了。医生嘱咐他要好好休息,他却将医生的话全抛在脑后。目前,他最操心的是总投资近8000万元的干溪村移民安置二期工程,他几乎天天要到工地转一圈。周以国告诉记者,如果顺利的话,一年后又有400多家缺房的村民可搬入新房了。 (据宁波日报 郑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