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专刊】
一个好书记富一村百姓
——记苍南县宜山镇宜一村党委书记杨成涛
自1988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经济合作社社长以来,杨成涛在平凡的农村基层岗位上,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一干就是20多年,先后4次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1995年被授予省“奔小康带头人”,2008年荣获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带头人“金牛奖”,是第八届、第十届省人大代表,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他的带领下,宜一村多次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团结班子规范管理树形象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部。”这是杨成涛常说的一句话。作为领头人,杨成涛深知,要发展,首要问题是要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在他的带领下,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加强。2008年,在村级换届选举中,“无候选人直选”一次性成功选出了5名党委成员,“海推直选”产生的5名村委会成员全部是党员。“起用能人、重用强人,团结不同意见的人,管好一班人,带动全村人”是杨成涛的用人之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他的努力下,宜一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村党委和村民委员会工作规则、村民自治章程、党务村务公开、资产管理、村级经济预决算、养老保险等制度,并编印了1000本《宜一村规章制度汇编》,分发给每户村民。同时,去年以来,宜一村开展了“制度执行年”活动,进一步规范了村干部和党员的行为,以及村民的生产、生活行为。今年,为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打造服务型党组织,杨成涛在原有村干部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对村里的各项职能进行了科学整合,设立了“社会事务”、“综合维稳”、“文明创建”、“资产管理”等8个职能办公室,为群众提供各种保险、计划生育、资产租赁、精神文明创建等各项服务和管理工作,并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按杨成涛的话说,这叫资源重组,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水平。
杨成涛非常注重党员作用发挥。为引导无职党员参与村务、经常性发挥作用,他着眼设岗定责,在全村设立了双带致富岗、治安维护岗、党务监督岗等7个党员先锋岗,让51名无职党员有岗有责、有所作为。在此基础上,他还创造性地制定了百分制考核制度,将党员在理想信念、履行义务、组织活动、社会表现等四方面表现进行量化考核,并把考核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激发广大党员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永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他还十分重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村进程。2008年4月,宜一村成立苍南县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务实行全程监督;实行村干部承诺制度,让村干部接受村民民主评议和绩效考核,真正让村民当家做主。艰苦创业集体经济节节高
发展是硬道理。宜一村原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城郊村,1988年杨成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时,村集体只有几间出租房和一个停车场,年集体收入仅5万元。“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通过深入市场调查分析,针对宜山镇针纺织业的发展前景,杨成涛大胆提出创办印染厂的发展思路,并带领支部一班人自己动手盖起了厂房,从绍兴请来师傅,到无锡买来设备。1990年2月,村办印染厂投产,当年产值130万元,创税利40多万元。
发展无止境,面对取得的成绩,杨成涛从不满足。20多年来,他不断寻求企业发展的新机遇,先后为村集体创办了漂染厂、无纺布厂、气流纺厂和纺织品市场等7家企业。相继投资兴建了宜一大楼、综合大楼、酒店大楼、娱乐城大楼、标准厂房、仓库、临街店面等400多个项目。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去年以来,他立足长远,谋划出创办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组建专业合作社、创办村资金互助社等三大经营新思路,并及时付诸实施。由村集体投资300万元创办的繁荣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仅今年上半年购销额就达到3794万元,上缴税收687万元。针对宜一村在农业方面的薄弱环节,杨成涛提出采取以村集体投资为主、村民参股为辅的方式,创办“温州宜一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采取异地流转土地的方式,在龙港镇凤江村流转土地500多亩,开发设施农业、效益农业,协定流转期限9年,年底前将完成投资600多万元,建成标准大棚210亩。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创办村资金互助社,解决村办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资金调剂问题,这一想法也得到了省、市、县有关领导的肯定。
从杨成涛担任村党组织负责人至今,全村工农业总产值从1988年的200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2.6亿元,村集体资产从1988年的42万元增加到目前的9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相应地从900元上升至1.6万元。
统筹谋划一张白纸绘蓝图
“农村发展也要搞好科学统筹、全面协调”,这是杨成涛带领村两委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早在1992年,杨成涛就带领全村干部着手编制宜一新村总体规划。通过多年实施,宜一村已建成一条宽22米、长700米的主街道和两条各长200米的横街道,建设道路2.5万多平方米,新村建设已颇具规模。他还带头组织村庄整治,种树栽花,绿化、净化、美化村容村貌。投资300万元建设河滨公园,坚持河道整治,清理卫生死角,配置垃圾箱,设立卫生监督岗,创设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
1993年,他率先发动村民建起全县首座村老人公寓。2001年又投资500多万元建起第二座老人公寓,使全村450多位老年人入住,安享幸福晚年生活。2007年,投资700多万元,把第一老人公寓改建成建筑面积为1.1万多平方米的七层河滨花苑……
杨成涛还非常热心村庄文化建设,先后组建了宜一村铜管乐团、门球协会、太极拳俱乐部等村民文体组织;创办了村电脑室、图书室、健身房、羽毛球场;还建起了全县首个村级塑胶灯光篮球场,着力打造“文化宜一”。今年,又计划建设一座高五层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农民文化宫,以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廉洁自律风格高尚显本色
这些年来,随着村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村里的事务越来越多,村干部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作为全村一把手的杨成涛,每年经他审批的资金数额达数千万元,但从未出过任何问题,从未“缺斤少两”。“不谋私利、不搞特权、不搭干股、不欠公款”,这是杨成涛为自己制定的廉洁自律“四不”准则,显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风格。
1997年,宜一村建设幼儿园和集团公司大楼两大项目,包括装修总投资达900万元。对工程项目,他从不个人说了算,所有工程项目都是采取分项承包、公开招标方式发包承建。有一次,杨成涛从杭州出差回来,发现楼下放了一台“春兰”牌空调,他就问妻子怎么回事?妻子说:“你出差那天晚上,一个开小车的人送来的,说过几天来给我们安装,我还以为你托人买的呢!”经过一番了解,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个想安装两个工程配电设施的包工头送的。这个人家住哪里他们夫妻俩都不知道,最后只好托付一位联防队员设法送还。在杨成涛担任村书记以来,类似上述事情举不胜举,拒收礼物、“红包”等总额数十万元。
从1998年至今,该村的征地项目有48宗,面积208亩,许多单位和企业为征地方便纷纷上门提篮子,送红包、烟酒、土特产,他都一一拒收。在新村改造过程中,宜一村共落实征地政策、解决住房困难户等安排宅基地200多间,杨成涛从没有为自已和亲戚安排一间“特殊”地基,也没有收受任何“好处”。
节俭是杨成涛的本色。每逢出差,他总是按村里的财经制度执行,从不超标准报销,乘车都是乘普通客车,住旅馆都是选低档便宜的,从不奢侈浪费村里的一分钱。村财务每年收入,支出几千万元,但帐本上细到废旧报纸回收的几元钱收入也清清楚楚。23年来,村财务监督小组没发现一张“问题发票。”
杨成涛不仅做到廉洁,而且乐于对社会无私奉献。近年来,他发动全村先后为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扶贫帮困献爱心、抗灾救灾等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达30多万元,他个人也捐了近10万元,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杨成涛不愧是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在他的带领下,宜一村在全县第一个实行了养老补助金、村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市第一个实行了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在全省第一个实行了村级廉租房、村级低保制度……
这就是杨成涛,一位锐意进取,又朴实无华的基层党组织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