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城隍庙劝说乞讨者去救助站。记者 刘波 摄
风雪交加,天寒地冻,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乞讨人员该怎么度过?从昨天下午2点开始,为了救助这些露宿的流浪者,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在风雪中满城寻找,送面包,送寒衣,希望可以给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关怀。截至记者发稿,救助车还在搜寻中……
82岁老人风雪中乞讨
在城隍庙麦当劳门前,一名胡须花白的老者蜷缩在一角。
一阵大风夹着雪花飘来,老人扯起了一张尼龙布盖在头上。他前面的破碗里没有几个硬币,但他还坚持着……
“老人家,这大雪天的,你不冷吗?”救助站工作人员看到他,马上上前搭话。
“我是想减轻家里人负担。”老人的回答让大家都愣住了。
老人说,他今年82岁了,姓贾,家在山东临沂,有6个儿女(4个女儿,2个儿子)。
“他们一个在山西,一个在陕西,一个在河北,一个在湖南……都不在身边啊,只有我老伴还在临沂老家,我没有办法……”老人嘀咕着。
老人接着一脸无奈地说:“他们在外面,有的打工,有的也拾破烂,顾不上我了。”
“你老伴一个人在家,不担心吗?为什么不回家?”我们问。
老人摇摇头:“我家里才一亩八分地,一年收入都够不上我来回的路费。”
“那你跟我们去救助站吧,那里有吃,有住,我们送你回家去。”我们劝了大半个小时,老人还是不愿意。他大声地说:“做人要像龙,不能像条虫。”
工作人员只好给他2袋面包,想想又不放心,又问:“老人家,你平时住哪里?”
老人说,他和几个乞讨者在城郊租了一处民房。工作人员才稍稍放了心:“天这么冷,你早点收工吧。”
多数乞讨者不进救助站
在城隍庙附近,工作人员共搜寻到了3名乞讨老人,都是七八十岁。
除了老贾,还有一名姓姜的老人也是82岁,来自安徽灵璧,他坐在石阶上,身上披了件雨衣,雪花落在他的头上,久久没有融化。
他认识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因为曾经入站接受救助过,也在工作人员的帮助回家了。可是不久,他又回来了。
他也有2个儿子,但他说靠不上儿子,因为儿子打工要供孩子读书。老姜拍了拍上衣口袋说,他心脏不好,又有高血压、胃病,随身带着三种药,每天都要吃,不乞讨怎么办?
工作人员把联系单交到他手里,再三叮咛:“如果你觉得需要帮助,就来救助站。”
还有一名乞讨老人也有78岁了,也是安徽灵璧的,他没有孩子,也不愿接受入站救助。
救助车又转到了范宅。范宅走廊是流浪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但是昨天却没有找到一个。
一名热心的咪表管理员说,在走廓的墙壁后面躺着一名流浪人员,他每天翻墙而入,睡在角落里。
记者翻墙过去,果然看到一名男子睡在简易的雨棚里,看上去也有点年纪了。但是,不管谁问他什么话,他就是不回答。
工作人员只好从花窗格子里塞进去面包与棉衣,希望对他有所帮助。
“职业乞讨的都不会来,进了救助站等于断了他们的财路,而且不给抽烟,也不能喝酒,他们宁愿下雪天在外面乞讨。”对于那些人的“执着”,市救助站黄站长表示,特殊情况下,即使他们不愿去救助站,他们也会给予适当帮助:比如有些人就是睡在桥底下,没有被子,我们只要知道就会及时送去必要的保暖棉袄、棉被和面包、矿泉水等食物。
热心市民情系流浪者
昨天,当天空飘起了雪花时,救助站里的值班电话就响了,不少热心市民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表示关爱。
“在江厦桥上有个讨饭老人坐着,很可怜的。”接到热心市民的电话,工作人员立即装上面包、水、棉衣,救助车就出发了。
晚上6点时,救助站又接到热心市民的电话:“在姜山镇的中国银行门前躺着一名流浪汉,身上只穿着薄薄的一层,要冻坏了,你们快来。”
工作人员马上驱车前往,果然看到了一名50多岁的流浪汉,但劝了将近半个小时也没有成功,只好送给他2床厚棉被、2袋面包,还有棉衣,并留下了联系单。
昨日,在逍林车站一名30岁女子睡在地上,冻得昏昏沉沉。据经常出入车站的林先生描述,该女子已经在车站呆了10天左右,昨天的一场大雪终于将女子“冻倒”。
慈溪逍林派出所民警接到热心市民的电话立即前往救助,准备今天送她回河南老家。
24小时内救助措施到位
“我们准备了200床棉被以及棉袄,只要他们愿意过来,热腾腾的饭菜都是有保障的。”市救助管理站黄站长说。
据黄站长介绍,市救助管理站已及时启动应急救助预案,保证24小时内各项救助措施到位。对上门来宁波市救助管理站(海曙区宝善路155号)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或因天气原因临时遇困的流落街头人员,适当放宽准入条件,先救助、后甄别,进行分类救助。
对巡查中不愿到救助机构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发放衣被、食品,并及时与公安、城管等部门联系,共同做好救助工作,防止出现无人管理,冻死饿死的情况发生。
同时,做好救助机构内部的清洁卫生工作,并对有关设施进行检查,满足受助人员在饮食、住所、生活等方面的需求,确保在寒冬季节让受助人员吃上热饭、热菜,喝上热水,盖上暖被。
市民如发现需要救助的流浪者,可拨救助站联系电话:87112382。
据东南商报记者 卢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