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构建社会矛盾多元调解体系。
按照三项重点工作部署,为深入化解社会矛盾,首都综治办经过反复座谈研讨、实地考察调研,在掌握了我市矛盾纠纷的数量、性质、存在领域以及调解工作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经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后,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构建社会矛盾多元调解体系的意见》,指导全市整合推广人民调解进派出所工作机制、人民调解进立案庭工作机制、劳动争议调解五方联动工作机制、案件申诉审查阶段递进式化解工作机制、矛盾多发领域调解衔接工作机制,推动在企事业单位、大型商场等建立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13个,形成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以行政调解为骨干,以司法调解为主导的多元社会矛盾调解体系,使得大量的矛盾纠纷发现在了一线,化解在了基层。
二、全市324个街乡全部建成综治维稳中心。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有关社会管理创新的部署要求,首都综治办将推进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整合基层力量、夯实基础工作的重要举措予以落实,稳步推进全市324个街道(乡镇)全部建立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并进入实体性运作。
三、全面推进村庄社区化管理。
今年以来,首都综治办将城乡结合部地区整治管理作为建设世界城市和平安北京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以推广实施村庄社区化管理为载体,坚持“党委政府领导、综治部门牵头、公安机关指导、部门广泛参与、属地组织落实、体现村民自治”的原则,建立融合“三站一室”功能的村综治工作中心(站),配齐配强巡防队及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员队伍,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和出租房电子台账等措施,对村落实行封闭的社区化管理,规范行政事务、社会保障、司法救助、医疗卫生等便民服务,增加社区文化、教育、体育设施和场所,不断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农村治安秩序标准化、社会管理标准化、社区服务标准化、村民自治管理规范化。
四、推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六大工作模式。
积极总结提升基层探索实践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工作经验,形成了适应新形势下首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六大模式,即网格管理模式、集中公寓模式、村企联管模式集约经营模式、契约共治模式、互助自管模式。通过运用六大服务管理创新模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服务更加到位、管理更加规范,整体提升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水平,推动了首都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首都综治委成立10个专项工作协调委员会。
自2009年以来,首都综治委在交通、卫生、铁路、教育、科技创安等10个行业、系统领域建立系列综治专项工作协调机构,即协调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由市委、市政府10余名常委或副市长兼任各专项工作协调委员会主任,直接参与领导各行业、系统综治维稳工作,推动解决行业、系统领域突出安全稳定问题。各专项工作委员会建立以来,首都各行业、系统综治和维稳力量进行了有效整合,切实强化了首都综治委对综治专项工作和各行业、系统内部安全稳定工作的统筹领导,有力推动了行业、系统领域综治维稳工作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是综治齐抓共管格局建设的重大创新和重要举措。
六、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取得重要成果。
为贯彻落实全国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结合部建设的总体部署,首都综治系统大力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先后组织全市开展了街面秩序整治、高发案地区压发案、打击卖淫嫖娼、校园周边秩序整治、治理“黑车”非法运营、取缔无证行医、取缔无照经营和环境秩序“百日整治”等多个专项行动,对全市50个重点村、50个高发案地区、50个治安乱点针对性的展开排查整治,有效净化了社会环境,从根本上、源头上缓解了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倒挂、治安和秩序类问题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日益矛盾等问题。
七、推出一批社会管理创新新模式。
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首都综治系统围绕“三项重点工作”,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模式,努力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依托综治体制优势,整体谋划、统筹协调、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推出了以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社会矛盾多元调节体系、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农村社区化管理模式、“阳光中途之家”社区矫正和帮教安置工作模式为代表的一系列适应时代需求、符合首都实际的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方式。东城区、朝阳区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顺义区作为北京市试点,全面展开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通过总结成功经验,在全市进行推广,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道路,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八、校园安全保卫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为有力防范中小学和幼儿园师生极端伤害事件的发生,首都综治办会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和市公安局等部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措施和工作标准,一是提出了安保设施建设、安保力量配备、安全制度建立等具体标准;二是从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的建立,到校园周边环境秩序整治、重点人的监护;三是从落实公安机关“高峰勤务”到日常校园安全制度的建立健全;从学生安全教育培训到应急情况下的处置演练,都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校园安全防范水平大大提高。校园安全防范工作标准出台以来,各级各部门严格遵照执行,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安防建设,关停并转了部分达不到安保条件的中小学及幼儿园,校园安保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全市没有发生涉及中小学及幼儿园师生安全的案事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九、首都综治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取得重大突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转发中央综治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若干意见》,建立健全综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首都综治办本着“落实基本保障,解决薄弱问题,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有首都特色的综治经费保障体系”原则,通过区(县)对综治工作突出的街道(乡镇)、社区(村)进行奖励表彰,贴补群防群治队伍工作经费以及与综治工作有直接关系的其他工作等。“以奖代补”工作机制建立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各区县综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有力地推进了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夯实了首都安全稳定的根基。
十、首届首都综治论坛成功举办。
2010年8月26日,首届首都综治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主题,来自首都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关专家学者和市有关部门及区县代表共180余人,围绕当前首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认真研讨和系统总结,提出了许多具有较高价值,富于思想性、理论性、前瞻性的对策建议。首都综治论坛是经市委领导批准设立的高层次综治理论学术研讨会,由首都综治办与北京市社科院联合举办,每次确定一个主题,充分利用首都专家人才荟萃的优势,组织对涉及首都安全稳定、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等重大问题进行理论研讨,搭建了综治实际工作部门与学术界沟通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首都综治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