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海曙区围绕创先争优总体要求
积极打造社会组织公益服务新平台
宁波市海曙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坚持“培育公民意识、分享公益理念、创新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成立了全省首个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利用社会资源和力量来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服务,成为预防和化解社会问题的又一项新举措。自2010年12月23日投入运营以来,已接待参观团队2批,组织开展各类活动2次,有19个社会组织到中心参过各类活动,接听咨询电话35次,解决需求35个,办结率达100%。
一、加强规划,不断增强中心功能的科学性
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坚持“三个定位”,即为社会组织提供相互交流、孵化、登记和项目运作等全方位的服务,把中心建成社会组织之家;充分整合社会组织资源为居民和社会组织服务;充分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运用社会力量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服务,解决各类社会问题。同时,根据中心功能定位,从社会组织和群众实际需求出发,设立了四个部门:一是资源开发部,主要是为社会组织和义工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并整合公益资源,发掘公益合作契机。二是项目管理部,主要是以福彩公益金100万元作为公益创投基金,为需要帮助的人员立项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社会服务。三是信息服务部,主要是运作社会组织服务信息平台,整合服务供需信息,促进供需对接。四是项目运作部,主要是为处于孵化期的公益创投项目单位提供办公场地,助其发展壮大。
二、建立机制,有力保障中心运作的实效性
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立了互动合作机制,主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促进中心、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的互动合作。一是中心与街道社区的互动合作。建立起中心、街道民间组织联合会、社区三级社会组织服务网络,推广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理念,引导社区专职工作者把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知识和理论广泛应用于服务中,社区工作者也可以在中心寻找更多的社会资源和专业支持,实现社会服务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二是中心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合作。以公益创投项目为抓手,逐步使中心成长为政府采购服务、社会组织竞标项目、政府资助社会组织资金的转移支付枢纽,让一些社会组织寻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并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中心建设。三是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合作。加大公益类、互助性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定期开展社会组织之间的交流、风采展示等活动,彼此分享信息,发掘资源共享、协同合作契机。
三、服务民生,有效增强社会组织的公益性
一是在实行政府管理中发挥了“减肥剂”作用。目前,在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牵线搭桥下,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乐意承接政府职能,为社区居民开展服务工作。如81890光明俱乐部为社区盲人朋友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套餐,婚育咨询服务、婚姻家庭健康促进等项目有效填补了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政府将社会福利政策及时地、具体地、有区别地实现,既整合社会资源,培育社会互助精神,又帮助政府树立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良好形象。二是在融合社会关系中发挥了“黏合剂”作用。海曙区社会组织承接的绿色“暖巢”行动计划、独居老人温暖心理工程、“健康直通车”、“6090”义工服务等项目提供的个性化专业服务,有的让青少年在参与社区活动过程中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有的全方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居民学会恰当应付各种压力,合理调节情绪;有的搭建老人交友、互助活动平台,增进老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老年人有交流、有参与、有事做。
三是在保护弱势群体利益中发挥了“润滑剂”作用。在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区社工协会、区星光敬老协会等社会组织在服务过程中注重人性关爱、注重细节入手、注重家庭式的服务理念,使服务对象深切感受到“弱势群体有人助”、“问题对象有人帮”。“智力残疾教育康复”、“就业项目经理人”、“在读生特殊教育”等项目,分别在保障残障人员、失业人员、外来人员子女的权益中起到了重要的拾遗补缺作用。
四是在调解社会矛盾中可以发挥“稀释剂”作用。社会组织以一种特有的草根魅力团结联络群众,化解纠纷,解决有关社会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遍布海曙区各街道的和谐促进会,通过邻里定期走访,准确把握一些特定群体的真正诉求,并通过资源整合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多种服务手段,调动他们的个人心理积极性,培育自强自立的心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2010年共化解各类矛盾2453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提供维稳信息1785条,违法犯罪信息218条,协助破获116起治安刑事案件,全区社区内治安刑事案件同比下降约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