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波余姚市谢家路村党委始终以“强村富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发扬“富而思进求发展,永不满足创新业”的谢家路精神,形成了能人创大业、村民创家业、干部创事业的创先争优氛围,将一个经济薄弱村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今年,该村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
一、党委谋划发展思路,引领村民致富。始终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村民共同致富为目标,按照“政策活村、产业强村、商贸兴村”的工作思路,着力在事关村级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上求突破。2010年村集体经济可用收入超过1300万元。一是实施“政策活村”战略。利用政策支持,通过土地整理、土地出让、土地上市挂牌拍卖等形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工业发展、农业生态、商业贸易等区块的合理分布,全方位提高土地的使用率,通过二期土地整理总面积达2800亩,净增耕地550亩,积累村级集体资金4000余万元,大大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后劲。二是实施“产业强村”战略。打破传统农业产业格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围绕生态观光、生态养殖、生态品牌、生态环境等方面打造特色生态产业链,依托新大陆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实施了休闲垂钓中心、西红柿基地、百果园、特色养殖等生态经济发展项目,有效提升了生态建设档次和规模;同时,依托姚北工业园区建立全市首个村级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发展特色支柱产业。目前,全村已有企业90多家,其中年销售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32家,亿元企业3家,并逐步形成金属冶炼、电子电器、塑料模具、锁具制品等六大支柱产业。三是实施“商贸兴村”战略。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村级商贸经济,精心培育农产品综合性市场和商贸一条街,服务业产值达到3亿元,初步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支部发挥特色效应,带领村民致富。以村级特色产业为纽带,积极构建“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新模式,通过组建特色产业支部,实现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效应在产业链条上的不断延伸。一是发挥农业龙头支部“规模效应”。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业种养殖大户为依托,组建农业龙头特色支部,全面推广“农业特色支部+农业龙头企业+农户”的农业发展模式,并充分发挥农业特色支部在推动农业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如利用富贵菜业这一农业龙头企业以及绿色蔬菜示范基地的规模优势,大力发展长豇豆、蒿菜等新品示范种植,鼓励农民实施“订单”农业,加快了村民作物增收和经济收入增长。二是发挥专业合作社支部“集聚效应”。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支部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村内生产经营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通过将党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同专业合作社在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上的优势有机结合,逐步改善了以往村民分散经营、单打独斗、自我摸索的固有模式,实现联户经营,集体管理,集聚了产业发展整体优势,提高了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三是发挥工业联合支部“协作效应”。依托村工业园区,因企制宜建立工业联合支部,针对企业实际需求及发展特点,充分发挥联合党支部服务与协调作用,通过积极搭建资源对接、业务沟通、技术交流等互动协作平台,促进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推动村级工业经济发展。据统计,2010年实现工业产值28亿元。一些企业党组织积极与村开展共建活动,长振铜业公司每年赞助村公益事业资金20万元,宁波得力工具连续三年向村爱心基金捐款10万元。
三、党员争当帮扶主体,带动村民致富。大力实施“党员创业帮带工程”,有效提高广大农村党员服务经济发展的“酵母”作用,加快了村民齐头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00多元。一是敢创业,党员领村民“先”富。通过开办创业培训班、交流会,为党员搭建创业平台,增强致富本领,激励他们争当创业能手。宋长洪、宣志良等一批农村党员通过艰苦创业,创建了产值上亿的大型企业和行业的龙头企业,有1500多名村民成为企业工人,并示范引领着更多村民投入到创业队伍中。二是钻技术,党员携村民“共”富。把农村党员的能力提升摆上重要位置,利用镇技术学校、远程教育等阵地,通过参加科技讲座、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的技术能力,逐步应用到榨菜种植、水产养殖等领域,涌现了一批农业种植大户、水产养殖大户。同时,建立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基地,组建“党群致富联合体”,要求每名技术党员联系帮扶10户群众,党员帮助群众寻找一条致富门路、发展一项富民产业或传授一门致富技术。三是送信息,党员带村民“齐”富。农村党员利用前期创业基础,榨菜发展等产业优势,把市场信息介绍、推广给村民、企业职工,在产业龙头的带动下,发展了榨菜产销一体化、商贸市场一条街,形成了专业技术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富裕。如原长振铜业有限公司职工任金苗,在公司董事长、党总支书记宋长洪的信息引导下,自主创办五金厂,通过产业发展的信息帮助,成长为了规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