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也得到不断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一、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意义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既是保证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
1.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保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迫切需要。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经过多年的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的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逐步改变作坊式、家族化的生产运营模式,越来越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越来越与高新技术相结合;越来越与先进生产力相结合,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支充满活力和极具潜力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建设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促进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服务,就必须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
2.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基层各项工作中,党的基层组织负有重要责任。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其强大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有赖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作用;有赖于使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真正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发挥好企业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作用,切实把科学发展观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进一步宣传好、学习好、贯彻好,使科学发展观在广大党员职工群众中扎根,成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3.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指出,“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极为重要。应当看到,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机关干部和国有集体企业的职工加入到非公有制企业职工队伍。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工人群众比较集中的领域,也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同国有企业职工一样,他们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是我们党的重要的阶级基础。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大量新的社会阶层人员,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促进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一样,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团结和凝聚的重要力量。我们党要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要团结凝聚新的社会阶层广大人员在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通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把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广大人员在内的一切力量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旗帜下。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有更加坚实的阶级基础,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不可动摇的执政基础,才能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巨大力量。
4.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满足企业主政治诉求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政治是经济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经济;任何经济活动都是离不开政治的;在经济组织的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后,为了维护和扩大自身的利益,都是要提出政治要求的,或者依附于某个政治组织使之作为自己的政治代表,或者干脆组织自己的政治组织,政治组织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为之服务的。既然承认非公有制企业在经济上存在的合理性,在政治上就应当给予非公有制企业业主相应的地位,否则非公有制企业业主阶层有可能成为非制度性政治的主动力和参与者。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它虽不可能成为某个具体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但是作为执政党也不能无视各个利益集团的政治表达。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建立及其作用发挥,可以发挥很好的表达器功能,使党组织成为党和非公有制企业之间联系的一个桥梁,成为非公有制企业业主政治参与的制度化途径,成为反映非公有制企业各种利益诉求的主渠道。同时,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可以为党员提供一个对党的方针政策和重大事务进行充分学习、讨论、掌握的平台,可以使党员在企业中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也是党内民主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一种实现方式。
二、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目前,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科学合理的作用发挥机制,党组织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因素。
1.部分企业主对党组织开展工作支持不够。用一些企业主的话来讲,“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挥作用,前提是企业的存在,如果连企业都不见了,党组织又谈什么作用发挥呢?”正是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市场经济求利性的表现十分突出,使一些企业主把追求经营利润。创造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的目标,尤其是一些本人不是党员或不是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企业主,有的平时只注重抓生产、抓业务,党的观念比较淡薄;有的认为党组织活动多,会挤占生产时间,增加企业开支,加重企业负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因而对党建工作持排斥、戒备心理,不支持党组织的工作;部分企业主表面上支持企业党组织工作,实际上是把党组织当做一块招牌、摆设,甚至是实现自己入党或担任社会职务的“媒介”,没有在行动上体现出对党组织的支持,党员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多少实质性内容。
2.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相对薄弱。从调查情况看,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都认为自己首先是为企业主“打工”,领取的是企业发的工资,党组织要在企业主的首肯下才能建立,开展活动也需要企业主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因而在开展工作时,觉得理不直、气不壮,往往一味迎合企业主的需要,看企业主的脸色行事,存在着“一切围绕老板转,一切服从老板干”的现象,企业党组织缺乏独立性、原则性和自主性,成为配角陪衬、工具和附属物。另外,由于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对党务工作不熟悉、党务工作能力欠缺,没有把党建工作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出现“两张皮”现象,党员活动形式单一,影响了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虽然上述问题的出现与党务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有很大关系,但客观上也存在着三方面因素束缚了企业党务工作者的“拳脚”:一是“党管干部”原则在非公有制企业受到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大多受雇于企业主,企业主对企业的重大决策和人员的任用属于其经营自主权的内容,受法律保护,党组织无权干预,因而在法理依据上底气不足。二是组成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党务工作者是受雇于企业主的党员,使党组织“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勇气和内在动力不足。三是多数党务工作者都是由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兼任,由于他们是生产经营中的骨干力量,业务工作繁忙,在党务工作方面的精力投入上受到牵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兼而不管”的现象,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3.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作用发挥不明显。党组织是由党员个体组成的,党员队伍的状况影响着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从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党员数量相对偏少。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的数量与从业人员的总量相比,是比较低的。青岛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仅占从业人员的5%左右,大多数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没有党员。二是党员流动性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绝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处于不断分化、组合的不稳定状态,使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流动性比较大。由此出现了部分企业党员流动频繁、党员队伍“朝增暮减”的现象,给党组织的固定设置和规范运作带来困难,也给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工作的不稳定性也导致了部分外来务工的党员抱着临时观念,认为务工地点经常变动,接转组织关系费时、费事,太麻烦,不愿把组织关系迁入务工所在地,党组织关系长期滞留在原单位或行政村,成为“挂名党员”、“口袋党员”,游离于企业党组织之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三是部分党员思想觉悟不高。有的党员存在“单纯雇佣思想”,认为党员和其他职工同是企业主的“打工仔”,工作是临时的,只要不被“炒鱿鱼”即可,自动放弃“监督”权利,更谈不上发挥什么带头作用;有的党员则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党龄不如工龄,党票不如饭票”,只追求现实的经济利益,淡化了党的宗旨意识;有的没有正确理解党员的无私奉献与企业主获取利益的关系,认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为“老板”作贡献,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越好,为企业主作的贡献越大,其结果就是为“老板”创造越多的“剩余价值”。
4.党组织工作方式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不相适应。从调研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日趋严格规范,工作运行节奏日渐加快,而不少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目前却尚未形成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相配套、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党建工作方法简单、被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缺少新意和吸引力,存在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效果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形式多、内容少,被动应付多、主动出击少,党员承担义务多、享受权利少,文件制度多、具体落实少等问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方式的行政化,工作方法的单一化,工作领域的狭隘化,严重地制约着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另外,由于企业主以追求更多的经营效益为主要目标,生产管理安排日益严密紧张,职工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地工作,党员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很少,不少企业党组织往往由于生产任务紧而无法集中搞活动,在客观上给党组织开展活动带来了困难。
5.党委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扶持力度不足。目前,虽然各级党委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规范以及作用发挥等方面均出台了相关政策,但不少只停留在文件层面,未能真正落到实处,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尚未真正形成,致使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舆论宣传力度不够。未品尝到党组织在企业经营发展中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甜头”的企业,更多的认为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仅仅是上级党委下达的一项政治任务,而未将党组织当成推动经营发展的助推器。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地方党委和主管部门不能正确看待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发挥党组织作用的辩证关系,存在着“重经济、轻党建”、“重建厂、轻建党”的思想,一味抓经济考核指标,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不管不问,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有的担心企业党组织会一味围绕企业主开展工作,成为企业附属的职能部门,所以对企业党组织的运转不热心、不支持;有的对在企业中发展党员存在模糊认识和思想误区,担心过多地吸收非公有制企业业主、管理人员、职工入党会改变党的性质,新党员质量难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会受到影响等不正确认识,对党组织的组建和党员结构的改善造成不利影响。三是法律政策对党组织定位不具体。从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看,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及党组织的定位还不够明确。党章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党组织定位为在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而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更多的是从职责作用方面要求的;公司法中仅规定:“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也未对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定位进行明确界定。
三、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措施
要切实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必须坚决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的最大化。
(一)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必须认真把握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要求
1.在处理党组织与业主的关系上,要坚持合作原则。党组织要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争取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搞好精诚合作。党组织要帮助、支持业主依法行使职权,围绕生产经营开展活动,团结带领职工搞好生产经营。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对日常工作中的非原则性事务不纠缠,对涉及生产经营方向和职工权益的重大问题,要通过适当途径,有理有节地予以解决,切实履行引导监督企业依法经营的职责。
2.在处理党组织与职工群众的关系上,要坚持服务原则。把党组织的整体作用与发挥职工群众个体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服务职工群众中找到作用发挥的结合点。要始终保持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支持工会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向决策层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积极宣传、解释改革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职工群众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素质。要善于在职工群众中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积极推荐职工群众中的各类优秀人才到重要岗位挑重担,在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同时,推动企业发展。
3.在处理党组织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关系上,要坚持务实原则。既要掌握原则性,又要突出灵活性,围绕生产经营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突破传统的活动方式,精心准备活动内容,用心选择活动载体,以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转为前提,在增强活动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战斗性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党组织工作的渗透力,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形成“活动时间业余化,活动内容多样化,活动形式灵活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的组织活动机制。在活动内容上,把党的活动与提高党员职工素质、提升文化品位、解决党员职工实际问题有机统一起来,把党组织的活动与生产经营、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做到“实际、实用、实效”;在活动时间上,改变占用生产与工作时间的习惯做法,尽可能利用休息时间、工余时间、下班时间和零散时间;在活动空间上,改变在会议室活动的习惯做法,把会议室与生产经营现场结合起来;在活动方式上,改变我说你听、我讲你做等传统灌输模式,少开会、多交流,把理论灌输与形象教育结合起来,把单向灌输与双向交流结合起来;在组织形式上,少集中活动、多分散活动,少大型活动、多小型活动,少党委(总支)活动、多支部(小组)活动,切实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必须强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支撑力量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关键取决于企业主、党务工作者和党员“三支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要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激发业主、党务工作者和党员的政治热情,稳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为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实效提供有力支撑。
1.加强教育引导,增强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支持力度。要加强对企业主进行党的知识、形势任务、共同理想、社会责任、民主法制等内容的教育。要引导企业主从企业发展的大局出发,注重发挥党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在制定经营方针、年度计划、改革方案和调整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出台工资福利分配、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等措施时,主动听取党组织的意见。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对党员业主的“双重管理”制度,实行以企业党组织为主,上级党组织和工商联、行业协会党组织为辅的双重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党员业主和较大规模企业业主的带头示范作用。要加大激励表彰的力度,对积极支持党建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主,上级党组织要给予表彰奖励,要把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与支持力度作为评价其社会贡献大小的重要内容,把企业党建工作情况作为推荐企业主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以及企业评优评强、评审企业信誉等级的重要依据,以此激励企业主重视党建工作。同时,非公有制企业业主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要按照建设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要求,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企业主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进一步增强党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也有利于提高企业主对党组织的认可度和支持度。
2.选准配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加强企业党组织班子建设。要选准配强班子成员,增强整体效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班子成员必须具备党性强、作风正、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等基本素质。要认真把好党组织书记的选配关。党组织书记应当是复合型人才,既具备经营决策能力,熟悉企业生产经营业务,又有较强的政治素质,有一定的党务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既有胜任本职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维护企业主、职工的合法权益,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理论水平,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在任用方式上,可采取全体党员民主选举、党委选派、面向全社会招聘等方式。在其他班子成员的选配上要突出广泛性和代表性,做到统筹兼顾,不断提高一线党员在班子成员中的比例,实现企业利益与广大党员、职工意愿的有机结合。要注重培养党务工作者,提高整体素质。注意从企业党员中发现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分子,特别是生产、经营和技术骨干中的党员,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党务工作能力,并积极利用媒体、网络、人才市场等渠道面向全社会,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人才库,加强党务工作者后备人选的培养,并对他们进行党务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党务工作能力。要维护保障合法权益,稳定党务工作者队伍。提高政治待遇,把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务工作者纳入人才管理范围,置于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视线之内,纳入镇(办)、村(居)委干部一并考核、交流、使用,对工作时间较长、工作成绩较突出的党务干部,颁发荣誉证书,增强荣誉感;保障经济待遇,有条件的地方,上级党组织要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经济待遇,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保障基金,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可实行党务工作者固定补贴制;维护合法权益,逐步做到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实行统一建档管理,企业解雇党务工作者,应事先向上级组织说明原因,当企业党务工作者与企业发生劳务争议时,应提交仲裁机构或有关部门进行仲裁,维护党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党务工作者劳务市场,把党务工作者劳务市场作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一个特殊部分,建立党务人才储备库,适时向有关企业推荐,指导和帮助被辞退或因各种原因失业的党务工作者再就业。
3.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发挥党员队伍的骨干作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的根本所在。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在管理上要求严格,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不能是特殊党员,必须按照党章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凡在同一企业工作满6个月以上的职工党员,应将党员组织关系及时转入,在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应转临时关系。同时,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有条件的企业党组织要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登记和联系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地抓好外出和外来党员的管理,做到“管好在家的,管住外来的,管活外出的”。对党员教育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在强化党性教育的同时,与政治教育、知识更新、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党员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在教育上重视创新,要注重教育方法的多样性,通过支部书记例会、举办专题研讨会强化对支部书记或党务工作者的培训,组织党员开展“党员示范岗”、“我为企业添光彩”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路功能,促使党员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骨干,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注重教育手段的先进性,在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以电化教育为手段,组织党员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视专题片和录像片,形象直观地让党员受启发、受教育、受感染。要多方面发挥党员的作用。要发挥好思想政治上的导向作用、生产经营上的模范作用、企业主和职工之间的协调作用、支持和监督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的促进作用,正确处理好发挥党组织作用与保证企业自主权的关系、开展党建工作与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关系、坚定理想信念与为非公有制经济作贡献的关系,通过正常组织活动,逐步渗透这些内容。要加大发展党员力度。针对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占职工的比例比较低、党的力量薄弱的状况,必须大力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制订发展党员工作的整体规划,落实责任人。在发展对象上,重点是关键岗位上的生产经营管理者、科技人员和职工骨干,其中包括在企业中连续工作两年以上、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外来人员。在方法上,要改变过去坐等上门的工作方法,通过工青妇等群众组织,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并建档立卡,确定党建工作指导员。针对非公有制企业人员不稳定的实际,要把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有机结合起来,无论他们流动到哪个地方和单位,都应把其现实表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跟踪考察或给新单位提供有效的考察材料。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展党员,要实行预审制,避免党员队伍出现家族化的倾向。
(三)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必须积极创新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载体
1.党建工作示范点企业要积极创建党建品牌,坚持创先争优、永葆一流。由于这些企业党组织班子健全,组织活动正常,作用发挥普遍较好,工作创新的潜力最大。因此,对这些企业要每年制定党建品牌争创计划。计划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以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树立党组织和党员的良好形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政治领导核心和坚强战斗堡垒。品牌争创的内容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设计。围绕发挥党员作用设计。要带领全体党员职工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用一流的工作业绩和工作作风,塑造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创建出具有广泛影响的党建品牌。围绕促进企业和谐设计。要通过健全完善工作方式方法,有效化解企业与职工、企业与社会、职工与职工之间存在的矛盾,积极打造和谐企业品牌,创建企业满意、职工信赖的党建品牌。围绕企业发展设计。要把与企业息息相关的经济效益、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作为重点,通过创新工作载体,建立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创建出业主拥护的党建品牌。要制定与计划匹配的品牌命名、培育、申报、认定程序,建立以社会评估为基础、以专家评估为主体、以党员群众满意为目标的党建品牌评价体系。品牌的创建要每年报、每年审、每年评、每年表彰,不断深化企业和党组织的品牌意识。
2.中间状态企业要接受带动,坚持以作为求地位、以作用求发展。党组织要围绕“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认同,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这一目标,以党建工作示范点企业和“五个好”企业党组织为学习榜样,把“服务性、实效性、灵活性、政治性”有机结合起来,根据生产任务确定党建工作目标,根据生产经营重点确定党建工作主题,主动学习、接受带动,结合各自实际进行比学赶超。坚持以作为赢得支持、求得地位,以良好内部环境求得更大的作为,进一步促进企业党组织基础作用的整体发挥。
3.党建工作薄弱企业要搞好结合,坚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这类企业大部分属于中小型企业,不少企业还不同程度地处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状态,企业稳定性相对较差,生产经营的现代化程度较低,迫切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寻求发展。企业党组织要发挥作用,必须把握企业主关注的兴奋点、企业管理的薄弱点、党建工作的结合点,找准工作切入点,逐步打开工作局面,推动党组织作用发挥。
(四)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必须不断拓展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领域
1.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方面,延伸工作领域,增强决策效果。要增强决策的能力和水平。认真学习重要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借鉴学习一些优秀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深层次提高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现状及前景,发挥企业广大职工的集体智慧,切实提高党组织驾驭和运用经济规律的能力。要全方位参与企业决策。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在企业重大投资项目、财务预决算、机构设置,以及涉及工资调整、奖惩、福利待遇等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党组织要及时发表意见建议,积极参与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决策。要全过程参与决策。在决策前,要搞好调查研究,定期深入一线,充分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建议,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与企业决策层相互交流决策意见,形成共识;在决策过程中,要提出意见建议,使决策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符合企业实际;形成决策后,要搞好宣传发动,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引导职工落实决策,抓好督促检查。
2.在参与改革发展方面,把握正确方向,确保稳步推进。要把握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在政治上把关、政策上引导、关系上协调,支持企业开展合法经营,保证企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打破企业业主在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抱产守业”、不求进取的思想观念,在促进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过渡上做文章,在鼓励企业再积累、再发展中提出合理化建议,保证企业改革发展方向。要保证改革发展的顺利推进。企业一旦实行改革,党组织就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推进改革顺利实施的职责。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改革中出现的矛盾,调动职工积极性,帮助职工正确认识改革,鼓励在各自岗位上作出贡献,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与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保证改革发展方案的顺利实施。
3.在参与经营管理方面,发挥保障作用,服务企业经济发展。要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党组织要支持企业合法经营,通过党员在各个岗位上的模范带头,在参与企业的安全生产、科技攻关、内部审计、管理监督等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合理调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纠纷,形成发展合力。要抓好建章立制。实现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的转变,立足于抓制度促生产、抓制度促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完善质量分析、成本管理、安全生产等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党组织要融企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工作为一体,坚持目标的同向性、内容的兼容性和形式手段的统一性,变“多张皮”为“一张皮”,培育企业精神,陶冶职工情操,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4.在参与人本管理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建立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的群众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吸引力、凝聚力。立足于密切联系职工、维护职工利益、面向广大职工,从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心理上、生活上,全方位、多层次地做好职工工作。经常深入职工、了解职工、关心职工,帮助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和问题,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逐步形成联系职工、宣传职工、组织职工、团结职工的工作机制。要积极开展多主题的职工教育活动。以培育“四有”职工为目标,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做好经常性的思想工作,帮助职工释疑点、解难点;广泛开展各种知识竞赛和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四、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配套措施
1.强化领导责任,建立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要正确认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与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的关系,克服和纠正那种把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与加强党建工作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把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为优化地方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一条重要措施,牢固树立不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就是失职,抓不好就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健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协同抓的工作机制,支持鼓励基层党委和企业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技术改造、管理监督、文化建设以及自身建设等领域,大胆实践和尝试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党建工作纳入全局中去考虑、谋划,确保企业党建与经济发展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组织、宣传、统战、工商、税务、工商联、工会、共青团等部门和单位的共同职责。组织部门作为职能部门,要责无旁贷地牵好头、负好责,为党委作好参谋,当好助手;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要发挥各自的优势,主动把党委系统的党建工作要求与政府系统有关的政策措施有机衔接起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根据自己的职责,积极参与,主动承担任务,尽心尽职,齐心协力,共同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政策措施上,要正确界定党组织地位作用,切实提高党务工作者待遇,确保工作经费落实;在指导管理上,要通过支持建立企业党建工作研究会、企业党建工作指导站,设立党建工作创新基金、作用发挥范例奖等方式,加强企业党建的指导服务力度,着力提高企业党组织的工作积极性。
2.选派党建联络员,加强党建工作指导。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是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促进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必要措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络员主要是从党政机关党务工作者中选派。把政治素质好、热爱党建工作、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熟悉企业情况作为党建指导员的基本条件。要组成专门调研人员,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的需求,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重点选择熟悉环保、金融、管理、营销等方面知识的党建工作联络员。在选派程序和方法上,实行“双向选择”的原则,由被选派的党建联络员根据自己所熟悉的领域选择相适应的企业,同时,由企业根据工作需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联络员。党建工作联络员要充分利用长期在机关工作的优势,指导和帮助企业党组织主要开展好四项工作。重点抓好制度规范。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党费收缴管理等基本制度,促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重点解决实际困难。引导企业党组织发挥上联企业、下联职工,内联企业、外联政府职能部门的优势,维护好各方的合法权益,反映业主的要求和呼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招工难、融资难等方面的实际难题。重点推动教育培训。要不失时机地协助党组织加强企业党员、职工的政策理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党员职工整体素质。重点搞好监督工作。一方面要监督企业合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要坚决抵制侵犯企业合法利益的行为,维护业主的法人地位和正当权益,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破解资金难题,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专项经费。要保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充分调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应通过多种渠道,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专项经费。一是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纳入各级年度财政预算,由财政部门根据企业规模、党员数量进行统一划拨。可参照国有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的提取比例,每年初从地方财政中拨出预提的经费,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专项活动经费,联合工商、税务部门牵头负责,督促非公有制企业设立专门的党建财政专户,并定期进行检查。同时,可联合税务部门出台“企业为本单位党组织活动提供必要条件的支出允许在发生年度据实税前扣除”的规定,提高企业主开展党建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党费返还制度。对活动经费确实困难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应加大上级党组织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支持力度,从各级党费中明确一定比例作为补充,作为专门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务经费,或将企业党组织党员缴纳的党费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大部分或全额返还。三是根据企业实际灵活解决。效益好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可每年向企业提供活动计划,在征得企业主同意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企业管理费中划出限额,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也可以以党建活动为载体,利用业余时间为企业生产服务或组织党员为企业义务劳动,争取企业在活动时间、活动场所、活动经费上的支持。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加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按照“细化、量化”的要求,制定以创建非公有制企业达标党组织为目标的考核细则,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级考核制度。考核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党建制度、工作责任、领导班子建设、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日常业务、工作绩效、创新创优等为主要内容。成立专门的考核评定小组,小组成员以专家、机关人员、企业业主、企业党务工作者和职工代表多层次组成。考核分值为100分,分为A、B、C、D四级。其中85分以上为A级,75—84分为B级,65—74分为C级,65分以下为D级。评级采取半年初评与年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评级结果,并及时将评级结果通报给各企业。要把评级结果纳入到市级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并作为评定基层党委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硬指标”。评为A级的企业党组织要给予授牌,并通过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把A级作为推荐企业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以及优秀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的必要条件。对评为党建工作C级和D级的企业要予以通报批评,并作为各项评先创优的否定条件。通过建立党建评级制度,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责任,提高各党委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增强企业支持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帮助企业业主消除防范抵制心理,自觉支持党的工作,支持党组织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出谋划策。要善于挖掘“抓党建,促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做到总结一批、表彰一批、宣传一批,在广大企业党组织中树立起一面面旗帜、一根根标杆,不断激发企业党组织的竞争意识,促使各类企业跟着学、照着做,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
青岛市党的建设研究会联合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