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积极发挥农林类大学的独特优势,以建设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为目标,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结合学科专业属性提出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生态性大学办学理念,大力增强在生态文化、生态科技、生态产品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抓引领、强化特色,抓督诺、强化机制,抓典型、强化示范,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切实履行办学使命。
一、坚持生态育人,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创先争优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文化引领,以生态性大学办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发挥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的作用,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树立生态育人办学理念。学校坚持以生态为导向,致力于生态文明、生态科技、生态产品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努力承担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办学使命。二是坚持培养生态性人才。学校根据区域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有6个与生态领域相关的二级学院,设立了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一批环境生态类专业,开设了52门生态类专业课程,设置通识类教育课程《生态文化概论》,开设《认知校园植物》入学课程和生态文明系列讲座,详细介绍校园植物园建设和规划理念,在学生中全面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努力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的生态领域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依托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发挥第二、三课堂的育人作用,建设植物园、校园“两园合一”的生态校园,打造“人文走廊”、“生态走廊”,完善人文景观和标识系统,努力实现环境育人。三是积极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活动。大力举办“青年生态节”、“爱木节”、“绿色使者”评选等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发展丰富校园文化品牌;制定实施《浙江农林大学师生生态行为规范》,暑假期间精心组织近1000余名学生志愿者,60余支实践服务团开展水质监测调研、免费庭院设计、免费土壤体检、生态植物幕墙开发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广大师生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在生态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刘霆,“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左力等一批先进典型,以侯蕊同学等为代表的一批学生党员先后获“挑战杯”竞赛全国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4项,学生华吉琰被环保部评为“环境友好使者”,学生党员张业放在校期间申请专利超过160项,获5月份省“高校创先争优闪光言行之星”。
二、致力生态科技,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中创先争优
学校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自觉把生态文明、生态文化理念融入科学研究,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与优势,积极开展生态科技创新,全面服务“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一是有效促进基层组织建设与学科建设的有机结合。学校坚持把党支部建在学科上,努力把党员培养成学术骨干,把学术骨干培养成党员,通过加强学科支部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保证,通过加强学科建设为学科支部建设提供载体,实现学科支部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共建双赢,学科内部普遍呈现个人思进、组织聚强的良好局面。近三年建成的浙江省高校中唯一一个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在学科党支部被评为第一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国内林业行业唯一一个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所在学科党支部被评为2011年1月份省“创先争优闪光言行之星”。二是积极开展生态科技、生态产品的研究与推广。今年落户学校的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总结了安吉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做法,通过对“安吉模式”的研究和宣传,努力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典型示范。浙江循环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低碳与物联网技术实验室(与清华大学等9校联合)等实验室积极推广速生材干燥、良种选育、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森林固碳提升等10多项技术,生产环保胶粘剂、防火材料等生态产品,已成为生态科技研究的重要平台和力量,辐射至全国14个省市及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原校长张齐生院士开发的竹炭产品和竹醋液,运用于循环污水处理,每立方竹炭每天大概能将1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处理至达标排放。党员教授方伟研究的“科技竹”已在我国南方大部分省份重点竹产区“植根结果”,促进了竹林可持续经营,产生经济效益6个多亿,同时还减少了水土流失。党员教授周国模先后组织实施了我国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建成了世界唯一的两座竹林碳通量观测塔,为我国竹林碳汇计量和碳汇交易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
三、服务生态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创先争优
学校党委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面向三农,充分依托学院和学科两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科技工作者主动对接地方需求,把各种生态科技成果播撒在浙江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形成了党员科研人员以科技特派员形式服务具体项目、学科党支部以团队的形式服务一个产业、学校以法人的形式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丽水经验”。学校各级党组织已先后与14个省(市、区)的54个市(县)建立了生态科技合作关系,向全省11个县(区)14个欠发达乡镇派驻了79人(次)科技特派员,组建7个团队科技特派员,广泛开展生态科技服务,并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科技人员。森林培育学科党支部的科研人员经常深入竹产区,手把手地向农民传授技术,不仅创造了冬笋亩产量的世界记录,也让竹农的收入实现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增长;动物学科党支部书记赵阿勇博士几乎每个周末都要深入农村一线,成功选育出多个品种的原生态土鸡,被评为浙江省10月份“创先争优闪光言行之星”;旅游学科党支部书记、省科技特派员严少君每年都有将近半年的时间在遂昌县农村开展科技服务,使当地农家乐经营收入连续翻番。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无偿公开,通过电视、讲座、现场指导等形式,使广大林农掌握先进科学技术。近年来,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师生累计完成开发项目500余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0多亿元,带动20余万人脱贫致富,为浙江省林业社会总产值名列全国第一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