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是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总结基层探索和实践经验,金华市委党校牵头,征集了一批金华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典型案例,并汇编出版了《社会管理创新在金华》一书。全书七大篇章、32个案例,都是近年来金华地区党员干部的最新探索和实践,有些事例耳熟能详,读来颇有亲切感。读后,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三点感触。
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点:看群众需要什么服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指出,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书中收录的32个案例,几乎每个案例都渗透着服务的理念。例如婺城区罗埠镇通过建立村级便民服务室,搭建起为民服务新平台;兰溪市梅江镇通过建立“夜访夜谈”制度,架起干群的连心桥等等,都是寓管理于服务的典型事例。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各地各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各地各部门都在实践和探索,如果暂时理不清思绪,想想群众需要什么服务,本地本部门能够提供什么服务,也许就能“柳暗花明”了。
创新社会管理的标准线:看群众满意不满意。标准是一根指挥棒,标准决定着工作推进的方向。创新社会管理的衡量标准,就是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满意了,创新社会管理的效果就显现了。具体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要通过努力满足群众的需求,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百姓的事情没有小事,比如就业问题、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这些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解决了,解决好了,人民群众感到满意、方便,安居、乐业了,社会也就和谐了。例如义乌市总工会通过“社会化”维权,解决了许多拖欠工资的纠纷,帮助农民工拿到工资,农民工满意了,劳资纠纷少了,社会就更安定和谐了。另一方面,要通过努力改进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例如东阳市中心的红椿巷区域旧城改造是东阳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情况最复杂、难度最大的旧城改造工程。2009年以来,通过民主决策、市场运作、依法推进、阳光操作等方式,仅用一年左右时间就全面完成拆迁工作。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做法,可以而且应该由基层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去探索,但“群众满意”这根标尺绝对不能丢,否则可能会“得了面子,丢了里子”,甚至“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创新社会管理的实现路径:看基层的创新实践。全书32个案例,有三个特点:一是基层所占比重大。市级层面4个,县(市、区)层面17个,乡镇层面5个,村级层面6个。二是许多基层探索的经验在面上得到推广。例如磐安县探索的村干部歇职制,在全市得到全面推行。再如发端于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被写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成为一项法律制度。三是基层办法多。问题往往最早在基层显现,基层干部群众最先看到,也最了解。同时,基层干部群众蕴涵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能够拿出形式新颖而又不脱离实际的好办法。例如东阳市总工会在杨家村率先建立农民工租住地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在农民工中形成了“不找老乡找工会”的共识,形成了农民工管理的新模式,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基层是最鲜活的“创新工场”,实践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创新在基层,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蕴涵着无穷的创造力,他们是最可信赖的开拓者、创造者,需要的是发现、鼓励、指导、总结、提炼。
(作者单位:共青团磐安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