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平安浙江网 > 热点关注 正文
问责官员悄然复出事件频发 官场“新规”引关注

  核心提示:最近,接二连三曝出被问责官员,悄然复出的新闻。一些曾犯过严重错误的官员被问责“下马”,但“风暴”过后又以各种形式被委以重任,这些事件在刺激人们视觉神经的同时,也在拷问政府的诚信。

  浙江日报讯 近日,江西“宜黄事件”被问责的官员,一年后重新复出,将被问责官员复出的新闻推上风口浪尖。很快,不少被问责官员悄然复出的消息开始广为流传,甚至有学者称:“现在被问责的官员大面积复出,伤了民心。”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官员问责制度,正面临挑战。被问责官员该不该复出?该如何复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官员失职,高调下低调上

  2010年9月10日,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凤冈镇发生拆迁自焚事件。事发7天后,抚州市委对8名责任人作出处理决定,其中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县委书记邱建国、县长苏建国被立案调查。

  当时,对官员迅速而严厉的问责,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愤。然而,前不久,这两名被问责的“建国”悄然复出的消息开始在网上流传,称邱建国出任抚州金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苏建国任抚州市公路局局长。事后均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证实。

  这两位官员的复出,引起网络一片“声讨”。但这并不是个例。近年来,被问责官员悄然复出不在少数:瓮安事件中被撤销党政职务的县委原书记王勤,被调任黔南州财政局副局长;还有黑砖窑事件中被处分的山西洪洞县原副县长王振俊,进京抓记者被撤职的辽宁西丰县委原书记张志国……

  高调问责,低调复出,几乎成了官场“新规”:出事→问责→冷却一段时间→悄然复出→被发现→舆论哗然→解释复出符合规定→不了了之。

  这种免职时“轰轰烈烈”,复出时却悄然无声的反常现象,让公众愤怒之余,也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

  正如一些网友所言,如今,个别地方只要官员犯了错,就拿问责来应付公众,有些官员可能还涉及贪污腐败,应该追究刑事责任,但有了问责的“保护伞”,反而能轻松过关。

  对此,有专家认为,被问责官员悄然复出的消息接二连三,除了缺乏监督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一些问责事件中存在所谓的“丢车保帅”现象:“车”站出来为“帅”顶了“雷”,他的迅速复出,就是“帅”回报或安抚“车”的利益交换。

  正是在“车”与“帅”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导致了被问责者的低调复出、不经群众评议和回避公示的特殊方式。

  引咎不辞,问责制有点乱

  前不久,湖南株洲市被曝出一名被问责官员仍“原地做官”的消息。

  2011年4月22日,株洲有关方面组织实施一项强制拆迁,结果一名被拆迁人自焚,经抢救无效死亡。对此事负有责任的株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侃融被责令引咎辞职。

  但让人惊讶的是,从2011年下半年起,曾侃融仍在以原职出席一些政务活动。消息传开,社会质疑其为何能“引咎却不辞职”。

  面对媒体的采访,曾侃融解释,之所以一直尚在工作,是因为引咎辞职的事情“还在走程序”。

  原本以为能“安全过关”,但由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当地有关部门才依照法律程序,终止曾侃融的代表资格及其株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

  拿“问责”当挡箭牌,避过风头,待舆论不再关注,民众心中的怒气和怨气消散时,再让他们重戴乌纱帽。这样的问责不仅难以形成真正的威慑力,还会让严肃的问责成为笑柄。

  近日,有媒体对官员复出开展的网络调查显示,网友在回答“你对目前问题官员的问责怎么看”时,有97.98%被调查者认为,“不满意,很多问责流于形式”;而仅有1.32%的人选择了“有的满意,有的不满意”。

  当然,被问责官员悄然复出,也有其另一方面原因。一些官员犯错后,在公众和媒体的强烈关注下,有关部门只好临时采取问责的措施,来平息舆论和民众的心情。甚至,少数官员或许还够不上被问责的条件,也背上了“问责”的罪名。

  2008年2月20日下午,昆明市举行招商引资专题讲座时,有位副局长睡着了,正好被当地主要领导看见。很快,这位副局长被勒令辞职,局长也被要求作深刻检讨。

  “官员开会睡觉确实不对,但顶多是纪律问题,可以用纪律处分条例对其进行处分,用问责制度处理,有些言过其实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现在的问责有点乱”。

  这种乱,不仅有损法律法规的权威,而且进一步加剧了政府信任危机,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民生期待,复出在阳光下

  如果,没有那些偶然的发现,许多官员的复出就会毫无波折,官员复出也不会成为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官员复出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大的关注,除了公众情感上的不满,更重要的是,问责干部在复出过程中缺乏公开透明,以致大家对其复出的原因、过程等一无所知。

  一份调查显示,五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官员复出要做到“程序上公正透明”,还有三成人认为需要公开征求意见。

  有专家做过分析,目前关于官员问责复出的规定,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都散见于若干规范性文件中,比如2004年《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2008年《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2010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

  “这些制度中关于官员问责复出的规定不尽完善,而且也没有体现对民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尊重。”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教授沈岿说。

  比如,当前引述最多的规定:“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的干部,在新的岗位工作一年以上,实绩突出,符合提拔任用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担任或者提拔担任领导职务。”其中,除了对官员复出的时限有硬性规定之外,其他条件都非常模糊,也无公开透明的规定。

  “并不是说被免职了就不能复出,关键是规定要科学、程序要透明、结果要公开,让复出的所有程序都放在阳光之下,保证官员复出的公正和透明。”不少网友表示。

  的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被问责官员的复出并不可怕,只要转变错误的观念,照样可以为社会做贡献。

  作为公众也要多一份理解和宽容之心,给重新走上岗位的官员们一个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从目前的问责机制执行情况看,现行的问责机制存在随意性很大,缺乏具体的标准程序和相关的规范约束等问题。保证被问责官员按合法程序复出,首先要明确被问责官员复出的具体标准。现在尽管有相应的程序规定,但对每个环节如何评价、评价的标准是什么等问题仍没有具体规定。而更为关键的是,目前的复出评价程序、结果不透明、不公开。这就要求在明确复出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公开机制、说明理由机制,充分、及时向社会公开被问责官员复出的理由。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特别策划 更多...
浙江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
·皮革制胶囊,治病还是致病?
·【特别策划】老酸奶再陷添加剂风波
·嘉兴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冯志礼访谈
·浙江在线联合省高院直播知识产权庭审案例
·“平安浙江”建设新闻发布会 现场直播
平安时评 更多...
·闯黄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危险之举
·钱江晚报:别让子弹乱飞
·钱江晚报:烂尾楼的账,轧得平么
·青年时报:“换马甲”换不出机场费正当性
·钱江晚报:山寨救护车 哪来的生存空间
·钱江晚报:到底是什么让法官“眼花了”
平安发布 更多...
·5月15日起浙江省高速公路按实际行驶路径里程收费
·杭州:运河闸弄口段恶性杀人抛尸案 警方悬赏协查
·早晚高峰还车难 杭州再划出18个公共自行车储车点
·杭州警方征集运河命案破案线索最高奖励5万元
·杭州交警集中常态整治违法停车 更人性更实际
合作媒体  
主要成员单位网站  
廉政在线 浙江组织工作网
浙江文明网 浙江法院网
浙江检察网 省发改委
省经信委 省教育厅
省民宗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国土资源厅 浙江省建设信息港
浙江交通网 浙江农业信息网
浙江林业网 浙江卫生网
省安监局 省环保厅
浙江统计信息网 省工商局
省海洋与渔业局 省质监局
省粮食局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浙江共青团 省妇联
省公安边防总队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