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困难群众放心上,嘘寒问暖道真情。寒风凛凛,挡不住关爱民生的真情。春节前夕,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带队,慰问生活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和困难企业;有关部门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自觉参与,伸出援手,主动帮助困难群众过一个温暖的春节。即将到来的新春,有爱相伴,温暖同行……
一个几近绝望的家庭,重沐爱的阳光;一条意外残缺的腿,再次勇敢地站起来;一颗漂泊不定的心,在第二故乡安放……党和政府的殷殷关切,社会和企业的解忧帮困,驱散隆冬时节的寒流,滋润困难群众的心田。
故事一:关爱,融化生活的坚冰
当记者来到杭州北山街道宝石社区桃园新村14幢居民楼时,老远就听见金丽娟爽朗的笑声。原来,社区工作人员登门拜访,为她和家人送上杭州市“春风行动”的2200元慰问金。
“这么多钱,我真当拿不下手啊,太谢谢你们了!”金丽娟的声音有些哽咽。
金丽娟,65岁,丈夫去世。23岁的外孙患智力精神残疾,1.7米的个子,只有吃饭能基本自理。女婿不堪生活重负,离开了这个家。突来的变故,让女儿变得沉默寡言。3个人相依为命,家里大小事务、饮食起居都由她一人操心,主要靠女儿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
不过,金丽娟的家,要比记者想象中漂亮得多:雪白的墙壁,光洁的地板,崭新的家具,外带一个亮堂的小阁楼。
“这全靠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啊!”她高兴地说。
2009年的那场大火,是金丽娟最惨痛的记忆:大年初一零点刚过,隔壁家突然起火。睡梦中的她和家人被呼喊声惊醒,狼狈逃出家后,除了兜里的两张工资卡,所有家当付之一炬。
“这可叫我们怎么活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面对焦炭和火星,3个人抱头痛哭。街道、社区得知情况后,立刻向有关部门申请,帮金丽娟一家重新布置起明亮温暖的家。
“现在不担心饿肚子了,对我们来说,已经很好了。”金丽娟轻轻抹去眼角的泪。
她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详细记录着一次次“温暖”:2011年1月,春风行动,2000元;春节,残联慰问,海鲜大礼包;5月,助残日,200元;端午节,省总工会看望,粽子、水果、营养品和慰问金;7月,社区,700元的夏季清凉慰问金;中秋佳节,社区,月饼、食用油……“快过年了,这么多人关心我们,心里很暖。”
“社会的爱心款都是大家的心意,我可不能大手大脚花。”金丽娟说,现在家里喜事不断:女儿月工资涨到1800元,她每月能领到400多元的城镇老年居民生活基本保障金。眼下,金丽娟成为社区里的活跃分子,唱歌、跳舞、太极拳,还有老年模特队,一个不落下。她坚信,有党、政府的关心,日子会越过越好。
点评:一枝一叶,都能感知春秋冷暖。轻轻的一声问候,能让困难群众感受社会的关爱。当我们衣食无忧时,不能忘记他们;当我们奔向小康时,更不能忘记他们。
故事二:扶持,让他重新站起来
冬日里,室外寒风阵阵,大棚内温暖如春。
杭州市余杭区东安村村民骆金水一边用插网抓捕池子里的鳄鱼龟,一边向记者介绍:“这批鳄鱼龟供应给广州客户的,共有6000公斤,每公斤能卖60元,除去成本,估计收入30余万元。”
春节临近喜事多,他的脸上一直挂着灿烂的笑容,“今年元旦,民政部门特别送来2000元扶持金,真觉得过意不去。”
鳄鱼龟被打包装箱,搬上汽车,记者才发现50岁的骆金水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原来,他的左腿安了假肢。
“没有政府的爱心扶持,就没有我的今天。”24岁那年,骆金水搭建婚房时,左小腿不慎被石块压伤。当时有点痛,但仍可以走路。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左小腿长出一个硬硬的疱,才去看医生,结果检查发现骨头坏死,最终难逃被截肢的命运。
“我还这么年轻,不能没有腿呀!”手术后的头3个月,骆金水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他无法面对岳父岳母和新婚妻子,更对生活失去信心。祸不单行,他的岳母又因脑溢血半身瘫痪,家中失去了主要劳力,也断了经济来源。骆金水有个亲戚是甲鱼养殖户,看他可怜,就鼓励他一起干。但说说容易,要资金没资金,要场地没场地,他一脸茫然。
在骆金水最痛苦的时候,政府和社会向他伸出援手。邻村的丁塘村村委会用当时最低的租金,租给他60亩养殖场地;当地农村合作银行通过联户担保的形式,给予贷款20万元。余杭区民政局、残联得知他自主创业后,给他贴息补助1.3万元。此外,政府每年送来3000元的爱心扶持金,如今已是第5个年头。
“有政府、社会的爱心扶持,心里暖融融的,我对生活充满信心。”骆金水说,养甲鱼每年的收入有二三十万元,岳母也享受到残疾人生活补助。家里不仅没有经济负担,还盖起6间3层楼房。一家人过得甜滋滋。
骆金水懂得感恩,他下决心回报社会,将自己承包的60亩场地划出50余亩,给11户村民养殖甲鱼。“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真正富。”他说。
点评:单腿撑起一个家,骆金水做到了。他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怀。爱心相伴,会有更多的人像他一样学会坚强,笑对人生。
故事三:真情,异乡也有家温暖
1月16日傍晚,慈溪附海镇工业开发区,宝尔马电器集团员工食堂,大圆桌摆开,红灯笼高挂。280余名员工欢聚一堂,一边观看精彩的节目,一边品尝可口的饭菜。
这是企业每年的保留项目——团圆饭,辛苦了一年的员工,感受着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正吃着饭,员工侯发凤的手机响了,来电的是工友周群华。“今年的场面热闹吗,节目精不精彩,吃得丰不丰盛?”周群华提了一连串问题,她便在电话里作起“现场直播”。
周群华是宝尔马电器注塑车间的一名挡车工,今年47岁,四川绵阳人,在企业工作10余年。此时,他在绵阳老家,和家人享受团聚的喜悦。之前他有3年没回老家了,由于家里条件不好,他一直犹豫要不要买票回老家。不过元旦刚过,他就收到公司送给他的一份新年礼物:回四川的飞机票,还特批他提前回家。1月13日凌晨,在企业领导的护送下,他踏上回家之路。
企业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句话对员工叶爱芬来说,感受格外深刻。她今年53岁,象山人,老公患糖尿病,几乎没有劳动能力,打针吃药更是家常便饭,有时一天医药费要两三百元,家中相当贫困。叶爱芬最早在基建工地打零工,艰苦度日。企业领导看她工作特别认真,就把她招进企业,从事清洁工作。这些年来,她一直是企业重点帮扶对象,节假日或是她家里有大事时,企业总会伸出援手,工会和工友们也会慷慨解囊。春节前夕,企业领导为她送上600元慰问金,还有牛奶、大米、油、水果等年货。
叶爱芬比较内向,可她懂得用实际行动感恩,干活特别勤快。“企业给了我这么多的关怀,我早已把这里当作我的家了。”叶爱芬说话很朴实。
点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自企业的关切,都会让农民工们倍感亲切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