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港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中的首位度和产业功能区推进中的集群度表现迅速提升。”站在港区开发建设新十年的起点上,王马青用“三个度”来概括过去十年所取得的成就。
在新的十年里,海纳百川、争创一流的港区人又将有何新作为?“当前,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和全市滨海开发带动战略实施的新机遇,对港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打造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滨海开发核心区。”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刚刚经历体制调整完善后的港区党工委给港区制定了“两区”发展的目标。
十年画卷已缓缓翻过,而今,港区迎来迈步从头越的新使命。
十年风雨路,整体优势日益明显
2002年,港区的生产总值为11.0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56%;2011年,港区的生产总值预计将突破95亿元,这个比例将达到3.8%左右。数字无声,却最具权威,十年风雨路,港区人用这一组数据证明了自己的艰辛创业。
“港区开发建设虽然起步晚,但后发优势明显。”王马青说,如今港区各项指标持续较快增长,增长基础进一步牢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1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34亿元,同比增长33.4%。
经过多年的发展,港区产业集聚步伐明显加快。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增长带动效应初步显现,对港区工业产值贡献率不断提高。去年,化工新材料产业的产值已占港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2%,占全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以上,而且占比将逐年上升。
借助港口优势,专业市场培育成效明显。目前,乍浦港在嘉兴港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巩固,液体化工品、集装箱业务发展迅速,专业化、现代化提升步伐加快。乍浦港货物吞吐量占嘉兴港货物吞吐总量的70%以上。此外,港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稳步发展。
随着实力的增强,港区整体优势日益明显,以化工新材料、现代物流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港区成为嘉兴市超百亿元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指日可待,而以港口为龙头的联动发展,更为今后十年港区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但是,多年来,港区的城市建设是一个‘短腿’。”王马青称,近几年来,港区不断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入,26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框架不断完善,14.7平方公里建成区形象得到提升。新兴的生态宜居滨海新城展现雏形,并已形成了出口加工区、化工新材料园区、综合物流区、港口作业区以及核心商务生活区5个功能区块。
十年新起点,构筑新优势
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顺应新的发展要求、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打造港区下一个“黄金十年”,王马青的答案是:从新定位入手,抓住新动力,做出新作为。
首先是战略目标新定位。面对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和全市滨海开发带动战略实施的新机遇,港区将顺应形势,重新谋篇布局,构筑新优势,建设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滨海经济发展引领区和宜业、宜游、宜居的滨海新城区,吸纳更多的高端要素,加快港区新一轮发展。
其次是转型发展新动力。王马青说,港区的发展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将以功能完善为切入点,做大经济总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工作思路,以项目为载体掀起港区新一轮建设热潮,以安全环保为生命线,全力抓好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将跳出港区发展港区,以更高层次、更新的角度借势借力,凝心聚力。
再次是开发带动新作为。进一步提升港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中的首位度和产业功能区推进中的集群度,提升全市对港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认可度。
王马青说,2012年,港区将始终坚持产业发展与安全环保两手并重,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园区为抓手,加快建设生态经济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监管,提升港区尤其是化工新材料园区科学发展新形象。
此外,港区将充分挖掘乍浦古镇、海防历史、港口优势,围绕山、海、港、桥、林提升品位,形成特色,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城建设。注重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服务,让港区人民共享开发建设成果,全力打造滨海宜居新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