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平安浙江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杭州最年长的公交7路车90岁了 春节乘客量最大

  上世纪50年代,杭州公交公司的招贴广告,就是以行驶在西子湖畔的7路车为背景。

  杭州最老的一条公交线路,是K7路。

  从1922年开通至今,它已经满90岁了。

  90年前的杭州,和现在的杭州,城市变化几乎可以用“沧海桑田”来形容。

  但奇妙的K7路,却一直保留至今,就连走向也没有改变过,一直行驶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只是线路延长了一些,从湖滨至灵隐,延伸为城站火车站至灵隐。

  杭州第一辆公交车

  出现在民国时代

  杭州的公交车,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时代。

  1922年冬,原上海英商电车公司职员潘宝泉组建的“宝华汽车行”,和杭州大世界游艺场经理陆宝泉组建的“永华汽车行”,共同开通了一条湖滨至灵隐的公交汽车线路。

  这条线路单程长7.4公里,最初设四站,分别为:湖滨站、公园站、岳坟站、灵隐站。

  1932年,将湖滨起点延伸至迎紫路(如今的解放路青年路口附近)。

  全线共设9站,分别为:迎紫路、湖滨、昭庆寺、公园、岳坟、玉泉山门、洪春桥、石莲亭、灵隐。

  青山环抱的西湖,因为一条流动的巴士,更显得时尚而又生气勃勃。不少名人在西湖边流连忘返,也因此与7路车结缘。

  “1927年4月16日,郁达夫和王映霞一道出去游玩。他们先到湖滨坐公共汽车到灵隐,然后又转坐黄包车上九溪十八涧去。”——《郁达夫传》。

  公共汽车刚出来的那几年,坐公共汽车还是件颇为时髦的事。1927年1月14日,郁达夫邂逅“民国杭州第一美女”王映霞,一见倾心,尽管当时已经娶妻,仍对王映霞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攻势。二人随即陷入热恋,次年结婚。

  4月16日这天,他们从湖滨坐到灵隐的,正是7路车的前身——永华公司的这条景区线路。

  在郁达夫名作《迟桂花》中,还提到了一次“公共汽车”。

  1932年,居住在上海的郁达夫接到老同学翁则生的挂号信,邀请他来杭州吃喜酒。郁达夫便再次来到杭州。

  这段经历,郁达夫日后写成了一篇《迟桂花》。

  “问了问堂倌以去翁家山的路径,他便很详细地指示我说:‘你只教坐黄包车到旗下的陈列所,搭公共汽车到四眼井下来走上去好了。你又没有行李,天气又这么的好,坐黄包车直去是不上算的。’

  “得到了这一个指教,我就从容起来了,慢慢的喝完了半斤酒,吃了两大碗饭,从酒店出来,便坐车到了旗下。恰好是三点前后的光景,湖六段的汽车刚载满了客人,要开出去。我到了四眼井下车,从山下稻田中间的一条石板路走进满觉陇去的时候,太阳已经平西到了三五十度斜角度的样子,是牛羊下山,行人归舍的时刻了……”

  文中的“旗下”,指的便是湖滨一带。

  当时,杭州市内已有7条公交线路,公交车不再是一种时髦玩意,开始真正发挥它公共交通的作用,去稍远的地方,坐公共汽车会比坐黄包车便宜很多。

  公交线路中有3条是从湖滨站发车的,但经过“四眼井”的仅有一条,即湖滨开往六和塔的那条,第5站即是“四眼井”。郁达夫这回坐的正是这条线路。

  从文中还可以看出,当时的公共汽车开得很慢,下午三点钟从湖滨上车,到四眼井时,太阳“平西”,即差不多五点钟的样子了。

  汽车开上断桥

  起码要停三次

  1946年2月19日上海出版的《海星》周报创刊号,曾刊登过一篇由余一撰写的《杭州汽车》专题文章,用颇为惊讶的口吻写到了当时杭州“环湖行驶之公共汽车”。

  “车以普通卡车改装而成,车厢用粗木板钉成,外表涂以黄色油漆,左右开车窗各二,因窗口面积甚小,乘车者无法探首窗外,一睹窗外之西湖美景。

  “该车形似沪上一般里弄之司阍者(看门人)所居之木板房屋,在西湖边大街上疾驶,其形状亦为作者见所未见也……”

  抗战胜利,百废待兴,为节约成本,环湖行驶的公共汽车“车厢用粗木板钉成”,难怪形状令不少外地人见所未见。

  另杭州九旬老人陈东渭回忆(见2009年7月13日《杭州日报》):

  解放前,从湖滨到灵隐的永华公共汽车,因汽油匮乏,改用木炭,在车子身后装了一只木炭炉,好像背了一个大包袱。

  这种车子动力不足,行驶缓慢,只能平地行驶,不能爬坡。一到断桥下面,车子必定停下来,从车上下来两人,手持两根三角木头,车子加大马力爬坡,只见它“嘟嘟嘟”地爬上不到十公尺(米)就没了力气,那两人赶快跑到车后,用那根三角木头将后轮垫住。必须身手矫捷,否则车子就会滑下去。

  如此这般,汽车开上断桥,起码要停三次,才能驶到桥顶。

  整个车厢听到的全是上海话

  1953年,解放路至灵隐的公共汽车,起点站从解放路延伸至庆春路大学路口,编码正式定为7路。

  此后,7路车基本没有大的调整,只是将起点站延伸到了城站。后来又改走白堤为走北山路,保持至今。

  行驶在西子湖畔,7路车司机也算是见多识广,经历了不少有趣的事情。

  上世纪80年代曾任7路车司机、队长的沈国强说: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80年代,公交车的质量一直都是比较差的,车内设施也非常简陋,夏天闷热,冬天八面漏风。

  但7路车的乘客向来非常多。特别是上海的火车一到城站,整个车厢里听到的全是上海话,简直以为自己到了上海。

  7路车是杭州的门面,在没有人工投币的年代,司机、乘务员都是精心挑选过的。司机技术要过硬,乘务员还要挑相貌好的。

  有趣的是,女售票员在收钱找钱过程中,经常会收到小伙子们夹在钞票里塞过来的电影票、小纸条。

  有的小伙子,到站不下车,大夏天的也不怕热,来来回回地坐。偶尔轻轻问一声女售票员:要不要我去给你买根棒冰?

  女售票员外号“活地图”

  上世纪80年代,7路车上有5个工作出色的女售票员,被评选为“五朵金花”。

  其中有位姑娘叫贾文化,外号“活地图”、“问不倒”。

  贾文化说:

  我17岁就当上了7路车的售票员。评上“五朵金花”的时候,5个女孩子都没满20岁。

  那个时候的人,工作特别认真。我下了班老是去西湖边转悠,熟悉线路、景点。到后来,就能像导游一样给乘客讲解了。

  我还亲手画了两张公交换乘线路及景点图,配上小镜框,挂在自己工作的那辆公交车里。

  有的乘客向我咨询,哪些景点最有特色,怎么游览最合理。只要有空,我都会帮他们设计。活地图、问不倒的绰号就是那时候来的。

  小伙子塞小纸条、电影票,我也遇见过。那个时代,哪敢跟去看电影呀!

  我记得有个女司机不小心违规了,交警小伙子把驾照收走,叫她“下班来拿”。等她去拿时,小伙子还了驾照后又问:“能交个朋友吗?”

  到了1997年,公交车实行无人售票,我离开了7路车。后来去学了开车,现在我已经是316路公交车的司机了。

   7路车将试点男中音和童音播报站点

  城市在变,公交车也变得越来越宽敞、舒适了。但在杭州公交历史上,有一件事情从来没有改变过。

  每年春节期间,在杭州公交车中,乘客量最大的,一定是K7路公交车。

  今年大年初一,K7路突破6.1万人次。

  7路车历史悠久,在上海等长三角城市游客中知晓度极高。

  而90岁的7路车,还有很多新鲜的想法。

  比如,公交车上语音播报向来都是女声。7路车准备试点,将部分播报声改为“带有磁性的浑厚男中音”或者“清脆的童音”——让乘客注意力更集中,以减少误乘。

  目前,男中音和童音播报,正在请电台专业主持人录制。

  反响好的话,今后还会推广到其他线路。

  (文中部分资料摘自《杭州市公共交通志》

  来源:都市快报作者记者魏奋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将过期食品怎么卖? 杭州早有超市设“临保”专柜
·2012年浙江招考131名紧缺职位公务员和328名特警
·杭城餐馆“一工难求” 老板蹲点想法招人
·香港正值流感高峰3人死亡 杭州也进入流感高峰季节
·杭城元宵赏灯地图"新鲜出炉" 处处都见"龙"
特别策划 更多...
浙江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
·皮革制胶囊,治病还是致病?
·【特别策划】老酸奶再陷添加剂风波
·嘉兴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冯志礼访谈
·浙江在线联合省高院直播知识产权庭审案例
·“平安浙江”建设新闻发布会 现场直播
平安时评 更多...
·闯黄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危险之举
·钱江晚报:别让子弹乱飞
·钱江晚报:烂尾楼的账,轧得平么
·青年时报:“换马甲”换不出机场费正当性
·钱江晚报:山寨救护车 哪来的生存空间
·钱江晚报:到底是什么让法官“眼花了”
平安发布 更多...
·5月15日起浙江省高速公路按实际行驶路径里程收费
·杭州:运河闸弄口段恶性杀人抛尸案 警方悬赏协查
·早晚高峰还车难 杭州再划出18个公共自行车储车点
·杭州警方征集运河命案破案线索最高奖励5万元
·杭州交警集中常态整治违法停车 更人性更实际
合作媒体  
主要成员单位网站  
廉政在线 浙江组织工作网
浙江文明网 浙江法院网
浙江检察网 省发改委
省经信委 省教育厅
省民宗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国土资源厅 浙江省建设信息港
浙江交通网 浙江农业信息网
浙江林业网 浙江卫生网
省安监局 省环保厅
浙江统计信息网 省工商局
省海洋与渔业局 省质监局
省粮食局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浙江共青团 省妇联
省公安边防总队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