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14日讯
“有些地方应付文明城市检查,只搞形式:一些小区楼道里,三层以下打扫得很干净,但三层以上就不一样了,墙上甚至还有许多‘牛皮癣’。”省文明办社会处副处长王新华说了这样一件事。
作为省文明办第二党支部的成员之一,王新华把这事和支部内的其他7位同志进行了交流。从此,党支部里有了个不成文的约定:下基层,去一线,一定真正“下到底”,检查一城一地的文明创建情况,不但看“面子”,更要查“里子”。
“走”遍浙江:8个人一年去了600个基层单位
省文明办第二党支部,由省文明办城市处和社会处组成,现有党员8人。
二支部主要承担了全省指导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任务。支部书记、省文明办城市处处长王先中说,他们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6个字:学、进、跑、提、练、养。
学,是学理论,学先进;进,是进街巷、进住户;跑,是跑行业、跑窗口;提,是提素质、提品质;练,是练作风、练脑子;养,是养心气、养身性。
6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评比文明城市,一般都会在各地申报后,由省文明办每年年初进行实地调研,然后提出整改意见;当年10月或11月,再进行测评。
“如果要想省事,可以不进行实地调研,直接就测评。达标的城市经公示、征求意见完成后,就命名表彰,不达标就直接淘汰。”王先中说,但在二支部,这个实地调研,却进行得扎扎实实,“我们的调研,是真正‘走’出来的”。
这些,能在统计数字上体现出来:去年一年,二支部的党员们到了全省186个村、195个社区、208个窗口服务单位,每次在一个地方调研,每天的行程都在20公里以上;全年走基层、访居民的时间,有207天,去年全年的工作日,也不过260天左右。
而这些,则是统计数字体现不出来的:每到住宅小区,他们都会把随机选中的住宅楼全部爬一遍,每一个楼道灯都按一遍,看卫生到底有多好,电灯到底有多少还不亮。
暗访服务:老百姓觉得方便,才是真的方便
除了实地查看,二支部的党员们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情,大概就是“暗访”了。
在一次调研中,他们了解到,在一个山区县,偏远山区的农民如果想进城办事,尽管一早出门,但遇到人多,队伍一排就麻烦了,“中午窗口单位要午休。这样,农民兄弟有时候只能空着肚子,一直等到下午上班”。二支部的一位党员告诉记者。
“我们试试看,‘约办’的这个服务,在这个县里的窗口单位实施了没有。”于是,他们以农民的身份,打电话和这个窗口单位联系,希望提前预约一个办事时间,看窗口单位能不能中午为老百姓加个班,“老百姓觉得方便,才是真的方便”。
这样的“暗访”,二支部的同志们进行了不知道多少次。
现在他们下基层,一般都带着几件“宝贝”:地图——这是为了走走看看时知道自己到底在哪里的;相机——看到不文明的现象,要改进的地方,立即拍下来;DV——暗访时随手摄录相关资料。
曾有一次做情况反馈,当二支部的党员们把发现的问题用照片、视频的形式,原原本本地向当地领导展示时,当地领导坐不住了,说这样的反馈很多年没见过,本以为你们会轻描淡写地说一说,没想到是真刀实枪地干。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也评价说,省文明办二支部长期以来的这种扎实作风,贯彻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以“进村入企、助推发展、强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大走访活动的要求,充分展现了机关干部的良好风貌。他们身上,体现出了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