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平安浙江网 > 热点关注 正文
为达目的过关族不择手段 过得了今天难过明天

  核心提示:

  如今,社会上有很多人存在一种过关心理,为此不惜违反规则甚至突破法律底线:如有人为考级而抄袭作弊,有人为应付检查而临时突击,也有人为找到好工作而简历造假……这种不择手段、只为“过关”的现象,说到底就是“过关族”在为自己见不得光的行为寻找借口,显然会给当事人及社会带来众多不良影响。

  鲤鱼跃龙门,一过万事安。

  曾几何时,“跃龙门”竟已成为一些人的常态行为:面对人生的一些关键点,只要能达到“过”的最终目的,中间环节做了什么,都可忽略不计,甚至为此不惜突破法律底线。

  这种行为,就是过关心理的典型表现,也是社会急功近利思想的一种体现。

  闭门造车,吃力不讨好

  吴魁(化名)被辞退了。上海一所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杭州一家大型国企的内部培训师,一直是亲戚朋友眼中的好青年,但工作才一年多,他就被领导下了“逐客令”。

  吴魁在自己租的房内躺了两天两夜,脑海中不停浮现那天的场景:

  “乱七八糟,讲的是什么东西啊?”当时,吴魁正在为企业下属的一群管理人员讲有关“精益生产”课。讲课通知要求他到各企业调研一周,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整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而他没有这样做,只是借了几本书,闭门造车。才讲了十几分钟,底下就有人坐不住了,嘀咕不休。

  吴魁心里有些发虚,但向来自视甚高的他,不容许自己的权威受挑战:“你们听不懂,就不要在下面乱讲话。”

  “机床作业的时间要怎么安排?怎么评价供应商?这些你懂不懂?你讲课的都不懂,我们还来听什么?”底下吵成了一锅粥。

  “你趁早给我滚蛋!”这是上司对吴魁说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击溃他自尊心和优越感的致命一击。

  .“我以为自己肯定能过关的。从小到大,我不知道闯过了多少关口,没想到这一跟头竟然栽得这么狠。”吴魁抬起头看了一下记者,又迅速低下头,眼神中掠过一丝羞愧。“要是先下去调查一下,就不至于产生现在这种后果了”,他踢着床前的拖鞋,顿了顿说道。

  吴魁是丽水人,出生于普通的职工家庭,从小懂事,成绩优异。当年,以高出一本线近30分的成绩被上海重点高校录取。刚踏进象牙塔时,他踌躇满志,每天不是在课堂就是泡在图书馆。但评奖学金时,他发现那些平时学习不用功、考试作弊的人反而上了,自己却连三等奖学金都没有。

  “你傻啊,奖学金看成绩,更要看你的‘活动分’。考试嘛,临时抱抱佛脚,做做小抄,能过关就行。”寝室一位同学在陪他喝闷酒时吐露真言。

  从此,“过关”成了吴魁信奉的人生准则,也助他屡屡得逞。考试前,临时做点小动作,总能顺利过关;保研时,论文东拼西凑,仍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4篇;求职时,在简历上杜撰了不少荣誉,还是找到了理想工作。

  “每次过关后,也会有忐忑,感到不安,但时间久了,就习以为常了。”吴魁对记者说,他准备再找份工作,踏踏实实地重新开始。

  功利作祟,底线被突破

  过关心理有多普遍?

  一项调查表明,95.6%的受访者坦言,当前社会普遍存在过关心理,其中53%的人认为,在各行各业都很严重。

  哪些群体的过关心理最严重?65.4%的人首选“大学生”,其次是“公务员”(65.1%),排在第三位的是“教师”(43.3%)。接下来还有:企业管理者(39.5%)、医生(39.2%)、律师(32.7%)、企业员工(27.6%)等。

  如今的很多游戏,不少玩家为了过关,到处查找攻略,寻求捷径,甚至千方百计找来作弊器,目的就是先人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很多富有挑战却又牵涉切身利益的关口,努力想办法通过是人之常情,倘若也像玩游戏一样,不惜采取作弊等手段,则显然是不可取的。然而,当前社会作假之风的流行,使一些人非但没有以此为耻,还四处炫耀。调查发现,竟有84.2%的人坦言为了“过关”曾违反规则甚至突破底线。

  调查还发现,78.0%的人认为,很多人为“过关”而不惜违反规则甚至突破底线,主要原因是“整个社会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心理”;73.6%的人觉得是“整个社会急功近利所致”;49.2%的人将原因归结为“社会竞争激烈”。

  学者认为,重结果、轻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泛功利化行为。而泛功利化行为的盛行,容易导致人们片面追求功利,对社会的公正原则提出巨大挑战。而公正是社会之基,公正原则的弱化将使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受到挑战,特别当人们认识到通过一系列不规范的手段和途径,能得到同样的甚至更多利益的时候,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便会发生,有些人就可能利用各种非正常的途径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些老师为了评职称、拉项目,自己都抄袭、造假。这样的老师对学生的作弊行为往往也会视而不见、姑息纵容。”有个研究生直言:“在一个不鼓励从善、守则的环境里,有品行的人会感觉活着很累很绝望。”

  在这方面,很多地方政府及部门起了反面的示范作用,像油漆绿山、水泥路种菜等荒唐事就很典型。

  一官之失,一师之弊,仿效者众,短时间内危害难以肃清,最终影响的是世道人心,破坏的是经济社会正常发展。

  公平公正,关键看实绩

  过关心理生成的环境因素,可谓无处不在。最近有段视频就引起很多争议:

  在一个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与考试心理讲座上,老师煞有经验地告诉孩子,选择填空题时,对自己不会的题目不能放弃,而是判断一下选“对”和选“错”在已选题中的比例,选“对”多时就选“错”,选“错”多时就选“对”。

  必须承认,蒙也有蒙对的几率,这也许是应对考试的经验之谈,但它从根本上违背了孔老夫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教诲,背离了教育的真谛。更重要的是,它让“是知也”的价值取向彻底崩溃,诱使那些孩子从小养成浮躁的习气,把蒙混过关作为遇事的第一反应,甚至为此不惜采取一切手段。

  事实证明,为过关而造假、掩人耳目的行为,经不起时间考验,逃不过民众的眼睛。这些行为最终只会适得其反,导致“过不了关”,同时还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学者指出,随着我国个人诚信档案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年轻人应该明白“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道理和重要性,不要被一时利益冲昏头脑,断送美好的未来。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学会选择“对”的事情去做,不要老是责备环境使自己如何无奈。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勇于坚持自己原则很重要。这种也许不起眼的坚持,可以给自己,也给周边的人以信心。

  “过关族”,一过难了。要消除过关心理,关键还在于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机制,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

  就如选拔干部,不能一考了之,不仅要在考场上“赛马”,还要在实践中“遛马”。通过考试将选拔出来的干部扶上马后,还要跟着“看”。“看”,就是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对干部的后续监管和平时表现。“看”,要看他们的“坐”相,有无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官架子,时刻警醒他们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要看他们的形象,有无得意忘形、得志忘本的小人样,只顾骑马坐轿而忘记了公仆身份;要看他们的“做”相,能否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打开工作局面,创出实绩,切实造福一方。只有让会考不会干的干部无法过关,才能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营造踏实干事的好氛围。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董海军:“过关”现象出现的主要责任不完全在个人,根本原因是社会大环境和机制存在问题。不可否认,当前社会有些领域缺少公平、公开的机制。有些人迫于压力,或看到其他人破坏规则而没有受到处罚,自己也选择违规以求利益最大化。只要公平、公正的环境和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过关”心理就在所难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特别策划 更多...
浙江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
·皮革制胶囊,治病还是致病?
·【特别策划】老酸奶再陷添加剂风波
·嘉兴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冯志礼访谈
·浙江在线联合省高院直播知识产权庭审案例
·“平安浙江”建设新闻发布会 现场直播
平安时评 更多...
·闯黄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危险之举
·钱江晚报:别让子弹乱飞
·钱江晚报:烂尾楼的账,轧得平么
·青年时报:“换马甲”换不出机场费正当性
·钱江晚报:山寨救护车 哪来的生存空间
·钱江晚报:到底是什么让法官“眼花了”
平安发布 更多...
·5月15日起浙江省高速公路按实际行驶路径里程收费
·杭州:运河闸弄口段恶性杀人抛尸案 警方悬赏协查
·早晚高峰还车难 杭州再划出18个公共自行车储车点
·杭州警方征集运河命案破案线索最高奖励5万元
·杭州交警集中常态整治违法停车 更人性更实际
合作媒体  
主要成员单位网站  
廉政在线 浙江组织工作网
浙江文明网 浙江法院网
浙江检察网 省发改委
省经信委 省教育厅
省民宗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国土资源厅 浙江省建设信息港
浙江交通网 浙江农业信息网
浙江林业网 浙江卫生网
省安监局 省环保厅
浙江统计信息网 省工商局
省海洋与渔业局 省质监局
省粮食局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浙江共青团 省妇联
省公安边防总队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