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金华市围绕“富裕百姓、浙中崛起”总目标,把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职责,不断深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为赶超发展加速崛起提供动力和保证。
一、抓基础夯实,增强基层堡垒凝聚力。积极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求,着力推动基层组织建设扩面提质、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一是两新党建扩覆盖。围绕“五覆盖”工作目标,以点带面大力推行区域统建、行业联建、楼宇共建等党组织组建模式,21063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14560件,开设两新党建微博覆盖听众21万,推动两新领域党建双扩。二是结对共建强帮扶。启动“机关+强企(协会)+弱村”结对共建模式,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企业、行业协会组成共建小组,与集体经济薄弱村结成共建对子577对,在项目援助、产业开拓等方面予以帮助。三是区域党建促整合。根据产业布局、区域集聚等的发展变化,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组织架构,积极推进区域内基层党组织的互联互动,统筹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如婺城区、永康市等地建立城乡党员服务中心、外来建设者之家,实现流动党员区域覆盖、权利共享、义务共尽。
二、抓载体创新,增强服务品牌辐射力。主动创新服务载体,着力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品牌,辐射带动面上服务进一步优化。一是“主题式”驱动。开展“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主题实践活动,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领导干部创先争优示范活动”、“进千村、帮万户”等9项活动,切实推动工作重心下移,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在谋发展、优服务、抓落实中创先争优。二是“志愿式”带动。发动党员运用自身特长,自觉自愿参与为民服务,树立基层党员心系群众、服务为民的先进形象。如义乌市建立社区党员志愿者信息库,详细登记党员志愿者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等信息,吸收社区党员志愿者3821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0余次。三是“窗口式”联动。全市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联动开展“先锋窗口”和“服务标兵”评选活动,掀起共产党员示范岗、文明示范窗口等服务品牌创建热潮。如市公安、水务、质监等68家单位积极优化服务载体,推动110社会联动实体化运作,对群众需求进行分类分流,形成服务应急管理的特色品牌。
三、抓平台建设,增强服务项目牵引力。针对各层面服务需求,坚持项目牵引,切实搭建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一是健全党员服务平台。在县乡两级全面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在城市社区建立城乡党员互助服务中心,并在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中心村、农村(社区)、工业功能区和集贸市场建立党员服务站(点),实现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二是健全党内关爱平台。通过党费支持、单位划拨、党组织和党员捐款、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等捐赠等渠道建立党内关爱基金,全市共建立党内关爱基金194个,基金总额达4800万元,2011年共计发放4200余万元,在关爱生活困难党员群众、支持帮扶党员群众创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三是构建党建信息平台。强化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远程教育播放室、“12371”党员咨询服务热线、金华先锋网、各类党建官方微博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利用网络宣传政策、汇集民意、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能力。
四、抓机制完善,增强服务长效影响力。建立健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考评机制,促进为民服务规范化。一是完善民意调查摸排机制。完善民情日记、民情档案等制度,组织服务团队定期开展走访调查、民主恳谈等活动,迅速掌握基层情况和群众需求。二是完善党群联动服务机制。打造党群联动服务队,推动“党员+非党员志愿者”的个性化服务队向基层延伸,建立党员带头的高素质农村代办员队伍,为基层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做到“零障碍”办事。三是完善党员考核评价机制。坚持以实绩论英雄,深化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和干部“办事档案”、村级班子和村干部“创业档案”、农村党员“服务档案”、大学生村官“成长档案”等系列服务实绩档案建设,引导基层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服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