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地,水泥杆,齐刷刷地排列,上空电线纵横,犹如动作一律的方阵。这里是浙江嘉兴市电力配电线路实训基地。
春雨刚歇,记者步入培训场地,硕大的红字迎面而来——“尽善尽美,无可挑剔”、“劳模建林,名师树人”。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以劳动模范名字命名的“骆建林劳模工作室”坐落其中。
骆建林个子不高,身着深蓝色工作服,一身精干。他抬手指着这一排排电杆介绍,这里有10米杆、12米杆、13米杆,学员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400伏、10千伏、20千伏的线路培训。爬上这又高又滑的电杆可不容易。新来的线路工人常常因脚钩没抓稳,中途突然滑落,造成腰部疼痛,见杆“心慌慌”。骆建林看着心疼,围着电杆反复琢磨想出了个“低空训练法”。
铺上黄沙地,学员们穿戴完备后踩上脚钩,在电杆根部进行训练,每次只踩到离地20厘米至30厘米处,即便滑落,也就踩进沙地,毫无损伤。这样训练一天以后,学员爬杆有感觉了,系上安全带、后备保险绳,再向高处爬。三天训练下来,学员人均每天上下杆能达到50次。登杆,拉线制作,扎线捆绑,横担安装,瓷瓶绑扎,电杆运输,电杆抢修,交叉跨越,抬变压器,种种专业技能培训,都有了创新方法。
“骆建林劳模工作室”拥有20名兼职教师,设有室外实训场、室内操作间、QC研究室和课堂办公室。学员在6个月的培训期内,接受29种技能的培训,并逐步接触新设备新技术。工作室成立至今,共培训学员3276人次,学员多次参加技能比赛,常得第一名。
理平头,圆脸盘,壮实,敦厚,陈新益憨憨一笑。他是全国劳动模范,来自海宁供电局。他曾以浙江省选拔赛理论和操作第一的成绩,代表浙江参加了全国电力行业配电线路工技能竞赛。在拉线制作比赛中,他将钢绞线弧度弯曲这一绝活发挥得淋漓尽致,获得了单项第一名,同时获得“优秀选手”称号。2009年1月,以他名字命名的“陈新益劳模工作室”,是浙江省电力公司首家劳模工作室。
“陈新益劳模工作室”专门用于培养和提升嘉兴电力局线路生产一线员工、营销一线员工实际操作技能,各项技能教学都由本行业最好技能人才作为培训教师,现场跟班施工,值班轮修。这样,使企业长期积累的个人经验和财富变成企业财富。去年12月,浙江省总工会、省科学技术厅授予工作室“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从陈新益劳模工作室结业的优秀学员冯乐坪说:“师傅就是我们的领路人,他不但教会了我们技术,还教会了我们做人。师傅每次都会手把手地教我们技术,还经常与我们谈心,聊他的成长经历,教我们如何提升学习能力。他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让我们也爱上了这一行。”
“韩明华劳模工作室”,“顾华忠劳模工作室”,“孙云峰技能工作室”,名称不尽相同。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对外联络部主任徐建旺介绍,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系统内现有各级在职劳动模范166名,如何充分发挥劳模群体的典型引领作用?这是公司党组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试点取得经验后,去年3月,浙江省电力公司出台了《劳模创新课题组、劳模敬业示范岗、劳模技能教学点建设与命名管理办法》,根据劳模的不同专业、不同特长、不同技能,具体分为三种类型,让技术革新型的劳模领衔课题研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让兢兢业业、奉献岗位的劳模,发挥“老黄牛”的示范效应;让身怀绝技的劳模传道授业,培育一批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目前,共有以全国劳模、省(部)级劳模、省电力公司劳模、市劳模名字命名的劳模工作室216个,其中创新课题组110个,敬业示范岗47个,技能教学点59个。
劳模工作室以“掌门人”领衔,调集各专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通过一整套完善的工作机制,予以标准化建制,形成团队优势,采取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通过劳模讲堂、专题讲座、技术沙龙、论坛交流等活动,将以劳模为代表的高技能人才长期积累的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传授给普通员工,从而提高全员技术水平,提升所在岗位整体服务企业和社会的工作水平,形成“树立一个、培养一批、带动一方、造就一代”的好局面。
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党组书记姜雪明告诉记者:“劳模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人民的楷模。我们公司通过创建劳模工作室,展现新时代劳模风采,让劳模实现自我价值,鼓励员工学习劳模、岗位成才、为民服务。劳模称号不再是‘个人光环’,而是照亮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也开始发光,从‘亮点’到‘亮片’。只有照亮一大片,才能使劳模技能和劳模精神得到更加有效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