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曾引发浙江多家医院地震的“依达拉奉”药品回扣案,在解开层层谜团后,一个个涉案医生开始亮相被告席。面对这些原本医术和口碑甚佳的“名医”被告人,让人痛惜,更促人深思:如何彻底关上医药回扣门,使其不再祸害社会?
形容一个好医生,人们习惯称其为德技双馨。
其实,很多医生确实医术高超,治病救人,受人敬重。但也有一些医生却因“回扣门”被拉下水,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宁波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原主任沈国柱、原副主任杨生刚,日前就分别因涉嫌受贿18万余元、26万余元,绍兴县检察院起诉到绍兴县法院。此前,原为省中医院干部科主任医师的俞仰光,因涉嫌受贿21万余元,被杭州市上城区检察院起诉到法院,已开庭审理。
把这些“名医”拉下水的,都是同一事件——两年前曾引发浙江多家医院地震的“依达拉奉”(一种脑保护剂)药品回扣案。
医德与医术,孰轻孰重?
现象:明赢口碑 暗拿回扣
对不少曾到宁波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病人来说,“杨生刚”这个名字应是耳熟能详。
通过百度搜索“杨生刚”,除了第一条搜索结果是关于他受审的报道,其他几乎全是医疗网站对他的介绍,病人对他的褒奖及向他提出的咨询。
只是,这些咨询已很久没有得到医生本人的答复。因为在2月9日,杨生刚因涉嫌收受药品回扣,在绍兴县法院被提起公诉。
即使站在被告席上,许多熟悉他的人,还是不能将眼前这位温文尔雅的杨医生,和一个犯罪分子的身份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落差,甚至连杨生刚自己也难以接受。
1962年出生的他,事发前是宁波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50岁以前,杨生刚的人生几乎可以说一片光明。据他自己讲述,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是班长,学习成绩名列前茅。17岁考上大学,22岁入党。从医20多年以来,他已记不清抢救了多少位危重病人,只知道自己收到来自病人的感谢信和锦旗一直都没间断过。由于医术精湛、工作认真负责,杨生刚在病人中口碑甚好。为此,他的门诊量也一直排在医院的前3名。
事业有成的杨生刚,没想到自己会在事业的巅峰期,狠狠地摔下来。
在2007年左右的一次年会上,他认识了原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宁波办事处的医药代表毛某和一名自称邹经理的人。会后,邹经理带毛某到宁波市第二医院办公室找到杨生刚,向他介绍必存牌依达拉奉注射液药品,希望他在平时工作中能使用这种药品。后来再次见面时,毛某对杨生刚承诺,每使用一支必存牌药品会给他10元的回扣,杨生刚默许。
此后,杨生刚便利用自己以及他领导的医疗小组成员姜某开具处方的职务便利,优先使用必存牌依达拉奉。根据杨生刚在公安阶段的交代,从2008年开始直到他被抓,他和姜某两人共开出34968支必存牌药品,从毛某手中收到现金回扣达34万余元。
2010年2月,宁波本地论坛上出现一则帖子,发帖者自称是一家医药公司业务员,因不满老板克扣工资,决定将其丑行公之于众。在帖子中,发帖者曝出宁波多家医院30多位医生收受回扣的金额,杨生刚也在其中。后来此事越演越烈,波及到杭州等地多家医院。
同在宁波二院神经内科,因为原主任沈国柱接受了易达生牌依达拉奉注射液药品医药代表楼某的请托,每使用一支药品可获得18元的回扣,因此易达生牌依达拉奉成了其领导的医疗小组在日常用药中的优先选择。一位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根据这家医院3个医疗小组的对比情况,可以明显看到药品回扣大大影响了医生用药选择。”
追踪:感情是虚 利益为实
此次“回扣门”并不孤立,近几年来,省内外类似事件层出不穷。
早在2004年初,瑞安市检察院在抽查瑞安市人民医院药品的过程中,就发现该院200多名医生中,有56人收取医药代表的回扣,总金额高达110多万元。
一年多前,一名自称“金华义乌市出租车司机”的举报人曾传真材料给媒体,称在车内发现乘客落下的资料:包括一张“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医药代表胡智清”的名片,和一份名为“磐安人民医院5至11月果糖用量费用汇总表”的清单,其中列有31名医务人员的姓名、科室、药品用量及“医生费用”。
与此同时,在国内医学界享有盛名的湘雅医院,也曝出多名负责药品和医疗设备采购的工作人员涉嫌商业贿赂;另有举报者向媒体寄出包含8段视频的光盘和相关文字材料,直指北京肿瘤医院两位医生收受医药回扣、贿赂……
分析频频发生的此类事件,几乎每一次都和内部披露、网友爆料等偶然性因素密切相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杨生刚的案件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据杨案中的医药代表毛某交代,他们这些医药代表平时经常会去联系医生,“会请这些医生出去吃饭,每个月有好几次;在过年过节时,会送东西给医生,有海鲜、滋补品、超市卡、商场购物卡、数码产品等;也会组织医生去旅游,主要是借参加全国年会、学术会议等机会”,甚至一些医生每年参加的很多年会、学术会议,以及课题费用、文章发表等费用,也由医药代表来承担。
而且这一类手段已经变得常见。一位曾从事医药代表工作长达17年的业内人士就透露,不少医药代表已从挨着科室偷偷塞红包等初级手段,向出国旅游、公家账号走账等隐秘方式转变。
据一位退休医生的回忆,一些医药代表为了完成销售任务,甚至在一个地方长期攻坚,且手段越来越多。譬如,一名西安某医药公司的代表,每天到医院的某科室义务打扫卫生,且一干就是一个多星期。后来,该医药代表又给科室医生买礼品,请吃饭,并重点攻坚主治医生。最终,这名医药代表终于谈判成功。
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通过这样一种非现金的方式进行“感情联络”,对许多医生来说往往具有麻痹作用,不少人一开始甚至意识不到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对医药代表和另外一些对此已经习以为常的医生来说,通过这样多渠道、全方位的“联络”,也更加具有隐蔽性,大大增加了监督查处的难度。
猛药:外强监督 内治根源
“我可以说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法盲。我一直错误地认为,拿药品回扣不是犯法,最多也就是违纪违规,再加上从众心理和侥幸心理,逐渐偷偷拿起了回扣。”
“我对不起党和组织对我多年的培养和教育,我对不起家人和亲友们对我的殷切期望,也对不起众多付予我希望和责任的病人,为此,我本人也付出巨大的代价,丧失了自由,丧失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停止了我为之奋斗的医生工作,这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咎由自取,我理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杨生刚在递交给法庭的悔过书中,这样解剖自己。
“药品回扣背后有很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面对屡屡曝光的医生收受回扣事件,一位毕业于上海一家医学院校、现已离开医院转行的“前任医生”,忍不住在温州一家网络论坛上“吐槽”。
“其实从事医疗行业的人员,从选拔开始就很少关注道德层面的问题。医德教育只是表面文章,隔靴搔痒而已。本人毕业的医学院校,医疗教育水平不敢说国内顶尖,一流水平也算是有的,但我基本没有接受过有关医德的系统教育,其他院校的医德教育你可以想象。”
这位“前任医生”还尖锐地指出,医生这一职业正面临一个普遍困境:风险大,责任大,压力也大。“经过8年的科班学习,硕士毕业,28岁左右,刚参加工作的医生收入大概在3000元至4000元,相当于一个入行3年的理发师。如果严格执行现在这种收入分配体制,不出几年,没有医生再愿意从事临床工作。”他指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某些医生为了蝇头小利,漠视职业的神圣性;而那些医院在基础建设、设备投入等方面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对此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纵态度。
“只要这种体制不变,收取回扣就没法从根源上消失。”一名从事医疗工作10余年、深谙行业状况的医生指出,加强医风医德教育、督促医务人员自律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应该从历史根源入手,解决体制弊病。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医药商业贿赂屡禁不止,和处罚力度太弱也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国内因收回扣被吊销执业资格的案例并不多见,我国法律对于医生收取回扣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还存在着重行政、缺民事、轻刑事等种种问题。一些医生因此有“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而医院等有关管理部门,本来就是其中的受益者,缺乏惩治的积极性,使得部分医生有恃无恐、铤而走险。因此,纪委、检察院等要加强参与整治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
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目前监管制度还存在两大问题。第一,制度不严密。医药双方共属利益链条上的同盟,医药回扣事件,普遍存在查处难问题。第二,处罚力度不严厉。有些医药回扣事件处罚缺少威慑力。即使查处了,医生也就是被扣数月奖金或一定期限内不得评优晋级,缺乏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