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公办中小学控制择校的方案已基本确定。快报记者从杭州市教育局获得最新消息,今年开始,杭州公办中小学全面取消择校生,公办小学、初中的择校名额,今年一个都不留。公办学校招生不会采用摇号形式。招生结果向社会公布,公布录取学生姓名,接受社会监督。杭州市的择校方案昨天已经上报省教育厅备案,如顺利通过,具体操作信息将在清明小长假后向社会公布。
只公布学生姓名、不摇号
今年2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史上最强的控制择校的措施,2012年起浙江公办中小学的择校率将控制在5%以下,录取学生信息、家长姓名、户籍关系、家庭地址等结果向社会公布。此后,各地开始制定具体方案。杭州市最新制定的控制择校方案有三个特征。
首先是执行力度更大,态度坚决,不提“5%以下择校率”,直接将择校率控制为零。对每一所公办中小学规定,没有择校生,也不得收取择校费。
其次,杭州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招生信息的公布范围,招生后不公布学生家庭地址,不公布家长姓名,只公布录取学生姓名。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样做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保护当事人隐私,如果全面公布家庭地址、家长姓名等个人信息,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或伤害。杭州调整信息公布范围,已与上级部门沟通。
此外,当报名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时,不会采用摇号形式。按照“住、户一致”优先原则,按下列先后顺序录取:学龄儿童户口与父母户口、家庭住房(父母有房产的,以父母房产证为依据认定)三者一致,均在小学教育服务区;学龄儿童和父母户籍自学龄儿童出生日起在本市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家,且祖父母(外祖父母)住房在本小学教育服务区;学龄儿童有杭州市区户籍,但不属于上述两类;学龄儿童无市区户籍,但符合在杭就读条件。(记者注,前三种情况即俗称的一表、二表、三表生。)
未能录取的学龄儿童由区教育局按相对就近原则统筹安排至附近学校就读。
报名人数多于招生计划,为什么不摇号?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解释,目前实施的招生录取方法实行多年,深入人心。“住、户一致”,即完全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优先录取,这种操作比较公平。如果录完一表生后,对二表生、三表生再统一进行摇号,会造成新的不公平,不摇号,有的学校的二表生也是能顺利入学。
如何保证不收一名择校生?
杭州公办中小学不收一名择校生,能不能做到?这个问题,大家很关心。
教育局相关人士说,今后公办中小学招生计划,具体招生人数,都得向社会公布。比如一个班级招40位学生,名额必须用完,不能自留。也就是不留出一个择校生的缝隙。
社会关注度高、报名人数特别多的学校,在统一的招生政策下,还可以自己制定一些招生方法,比如需要落户达到一定年限,但是这些政策必须在招生前向外界公布,具体操作流程也要经相关主管部门审批。确保公正公平。
今年开始,杭州市中小学招生系统全部联网,如果出现跨区域择校,很容易发现。
有业内人士分析,今年各学校严禁收取择校费,一旦发现都属违规行为。当入学跟择校费脱钩,学校操作择校生的兴趣减退,校长也不愿意冒这个风险。
名校校长:政策是否执行到位,主要不看校长
家长对一些热点学校最关注。昨天,记者采访杭州市区几所热点学校校长和资深教育人士,看看他们都在关注什么。
一所老牌公办小学校长说,往年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择校生,往往是解决20人,得罪200人,今年一碗水端平,压力可以小很多。这个政策是否执行到位,主要不看校长,要看政府行政部门的态度。
一位小学校长说,取消择校对学校没什么影响,因为生源充足。如果报名人数远远超出招生数,会根据落户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来安排入学。
还有校长说,什么叫择校生,应该给出明确界定,不同群体的人对择校的需求不同,比较多元。比如外来务工人员选择一所招生不足的学校,算不算择校?如果择校没有侵犯学区内学生的利益,应该不算择校。
有教育人士说,取消择校对热点公办小学来说影响不大,因为这些学校周边的学区房一直在流转,置换活跃。冲击最大的是一些普通学校,有的学校本身招生就不足,以往通过招收择校生能吸收一批优质生源,现在这条路断了。另外,当择校生回到学区内,公办学校如何留住他们,取得学生、家长信任,这些都是考验。
今年民办小学预报名人数井喷
今年2月省教育厅宣布“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这个消息公布后,今年民办学校的报名人数井喷。
4月上旬,杭州民办小学报名。从目前杭州几家热点民办小学预报名情况看,比往年成倍增长。市区几家民办小学报名人数是往年的三四倍,特别热的学校招生计划100多人,目前预报名已达1600多人。一位民办小学校长说:“今年要入学的人太多了,手机都不敢接。”
一所民办小学校长说,今年报名过热,情况比较异常,其中泡沫很多。很多家长都是因择校政策变动闻风而动,有的家长急吼吼来报名,对民办学校办学情况完全不了解,先占名额再说。这是一种恐慌行为,相信过几年会冷下来。
据都市快报 记者 邹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