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36岁的任迎春没想到,自己作为新闻信息中心主任,还要去流水线上做工人。
近日,平湖经济开发区组织开展“百名干部当工人”活动。120名35周岁以下的青年干部和40周岁以下的中层干部,分成10批,一批6天,去流水线上做工人。
日本电产(浙江)有限公司是开发区光机电企业龙头老大,管理严格、工作辛苦,成为大家劳动的地方。每批12个人在一条流水线上,和厂里的6000多名普通工人一样,同吃、同穿、同劳动。
这不仅仅是走过场。其劳动强度之大,执行之彻底,让很多人傻了眼。有人因为受不了而晕倒,但大家都觉得“值”。近日,记者也跟着干部们,体验了一番。
六点半就得起床
让任迎春痛苦的事情之一,就是以前8点半上班,现在7点20分就得到厂区,这意味着最迟6点半就得起床。
7点20分,记者和任迎春进入室内后先换成统一的白色布鞋,再将衣服换成统一的工作服。进入第二间屋子,用香皂把手、脸洗干净,脱下工作服,戴上口罩、帽子和2双手套,再换上无尘服。
26岁的陆秀梅是开发区办公室主任,她说,自从开始进厂,自己就不再抹护肤品。“出门前抹了,进厂后又要洗掉。”
7点40分,我们正式进入车间。一条流水线约10米长,包括焊接、清洗、组装等程序,制作的是电脑硬盘的基座。每个人都穿着同样的衣服,被口罩、手套、无尘服包裹得严严实实,而车间温度高,机器声音又响,呼吸都不太顺畅,大家也不太说话。
任迎春负责焊接,这也是唯一一个坐着工作的岗位。“保持同一个姿势,一直盯着,很累。”任迎春说。而不时还有质检员来检查,做得不好会被指出来。
我们喝水、上厕所,都只能去车间外进行。要出去,需要先请假,再换衣服,进来前再洗手洗脸,重新穿上“全套装备”。因此,除了头一天,后来大家都不再中途出去。“只能忍着。”负责组装小零件的陆秀梅说。
打仗般的午休
11点10分,终于到了吃饭时间。用力扯下两双手套后,陆秀梅笑称:“一直在出汗,手成了泡椒凤爪。”
换上工作服,记者和干部们立即汇入从各个车间出来衣着统一的工人大军中,走向食堂。
由于在流水线上不能用手机,一路上,陆秀梅都忙着查看未接来电和短信,一边打电话处理工作上的事情,还忙里偷闲地上了个厕所。
食堂一份荤菜3元,素菜1元,米饭1元。每天品种有限,可以选择的余地不多,陆秀梅选了土豆烧鸡、豆芽、花菜,自己打了满满一大勺饭。“菜不怎么样,比以前吃得多,否则下午很快就饿了。”
11点35分,我们从食堂走到“休息区”。休息区也是一堆桌子、椅子,空位所剩无几,工人们坐得密密麻麻。旁边的铁架子上,放着上百个各式各样的水杯。陆秀梅在里面找出自己的杯子,又找了个角落坐下,开始喝今天进厂后的第一口水。旁边有人聊天,有人玩手机。
11点50分,大家起身,陆续走向换衣间,开始换衣服。
12点,回到流水线继续工作。
短短的50分钟,陆秀梅打仗般地完成了上厕所、喝水、换2次衣服、吃饭、休息这些事情。
最难熬的时段
吃过午饭后的四个半小时,是最难熬的时间,要一直工作到4点30分才能收工。
刚刚吃完饭,还有点犯困。经过一上午的站立,记者的腿脚已经有点酸,眼睛也发花。然而,午后温度持续升高,尽管无尘服里穿的是短袖,也汗湿了。手里的活儿不能停,一停就影响其他人。实在撑不住了,陆秀梅也会停下来,稍微跺跺脚、甩甩手、扭扭脖子。不过,稍微停几分钟,面前的零件就堆起来了。
今天是陆秀梅在流水线上的第五天。“这条流水线,熟练工一天能加工7000个零件,我们头两天速度慢,现在一天3000个的样子。大家都拼命想要做得好一点。”陆秀梅说,经过前面几天的熟练,大家现在都很“机械”了,动作基本上形成了条件反射,“是最纯粹的流水线工作。”
同样的流水线,同样的工作量,同样的工作服,同样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环境,不同的只是开展工作的人。眼看“工人”生涯就要结束了,陆秀梅觉得“虽然辛苦,但是很值”,这也是记者和大多数人的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