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0日讯
“你能不能给女儿写封信,让她在里面好好改造?”
“我不会写字。”
“那让她弟弟写吧。”
金玲华看见嫌犯陈静(化名)的弟弟,马上“抓住”了他。
“那不行,我要打工,不干活20元钱就没了。”
“我付你工钱,你来写信,怎么样?”看到金玲华这样坚决,陈静弟弟以母亲的口吻,写了一封满含感情的信,但没收她的钱。
这是陈静两次进入临海市看守所以来,收到的第一封“家书”。这也是金玲华开始管教生涯后,第一次家访。
金玲华的本职工作是管教女性在押人员。要管好她们,不是件容易事。为此,她费了不少心思,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像老师一样去家访。她说:“必须管好那些难管的在押人员,否则就是失职。”
陈静是临海大石人,2000年因盗窃第一次进入看守所。减刑出去后,第二年她旧罪重犯,又“进来”了。
在看守所,陈静没有替换衣服,没有卫生用品,金玲华就给她妈妈打电话。谁知,陈静的妈妈态度很差:“我不要这个孩子了!”哪有不要孩子的母亲啊?金玲华决定去家访,弄清原因。
家访,不是管教民警的工作内容,此前金玲华也没去过,但为了做好工作,她壮壮胆子去了。当时,陈家人在临海打工,租住在老城区。金玲华去的时候,一家人正在吃午饭。陈静妈妈一听金玲华是来说女儿的事,端着饭碗对她一顿“数落”,接着又说了一串“人穷志不穷”之类的话。
金玲华四处打量,陈家租住的房子里,除了一台做工用的缝纫机、一条破旧的凳子,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金玲华知道陈静妈妈是恨女儿不争气,就在一边听她诉说。等这位母亲平静下来,金玲华开始跟她谈心。
聊着聊着,陈静妈妈敞开了心扉。金玲华以一位母亲的身份,跟她聊家常,慢慢得到了她的认同。
临走的时候,金玲华要留点钱。陈静妈妈执意不收,她说:“娘姨,现在没什么招待你的,你过年时再来,那时我们家家户户做馒头。”
这次家访,对金玲华触动很大。每个在押人员的背后,都有一个特殊的家庭,走进她们的家,就可能找到打开她们心门的“钥匙”。后来,金玲华把自己的裙子送给陈静穿,陈静很感激。
此后,每碰到难管教的在押人员,金玲华都要去家访,时间久了,就成了习惯。2003年前后,杀人犯蔡小英(化名)被关进看守所,她整天寻思着自杀,搞得监室不得安宁。
金玲华多次到蔡小英家里家访,跟在菜场卖菜的蔡小英的婆婆聊天。通过走访,了解到蔡小英闹自杀的原因是放不下13岁的小女儿。金玲华就给蔡小英的孩子买衣服和文具,甚至萌生了替蔡小英带女儿的想法。临刑前,蔡小英对金玲华忏悔:“金所长,以前我这么闹,跟你对着干,实在对不住你啊!”
作为一名管教民警,金玲华做过多少次家访,她自己也记不清了。除了临海市内,她还去黄岩家访过,为一位聋哑在押人员拿衣服,花200元钱给她家里买了牛奶、荔枝等食品……
明年底,金玲华就要退休了。她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我就心安了。”来源:台州日报 作者:鞠贵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