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穗事件”到“田亮超生”,一个特殊群体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他们就是“官员化”的中国优秀运动员。这其中不乏在领导岗位上做出成绩的成功典型,如邓亚萍、熊倪、谢军等,但身在其位不谋其职的也大有人在,其中不乏田亮郭晶晶这样的大腕。
翻阅历史资料,其实优秀运动员“赛而优则仕”现象不是问题,而是惯例。上世纪60年代的乒乓国手就曾经担任国家体委主任,到80年代中国女排时代,优秀运动员从政更是一度风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激励运动员更快更高更强,没有奖金,也缺少物质刺激,所以给予一顶官帽或者类似待遇成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奖励。即便到2010年,在山东省体育局统一提拔下,邢傲伟、唐功红、刘春红等9名奥运冠军也曾经集体晋升副处级领导职位。
当下“赛而优则仕”引来诸多非议,其实不是体制变了,而是“人心”变了。首先是一些运动员“人各有志”。例如李娜和黄穗,就想专心打球“不愿空占着一个领导职位却不能效力”。其次是一些运动员“分身乏术”。譬如田亮刘翔郭晶晶,比赛上学拍戏等等社会事务一大堆,哪有时间精力打卡坐班履行公务。当然也有个别运动员奔着“吃空饷”而来,意图名利双收。
问题不在于“赛而优则仕”本身是对是错,而在于这一现象被体制化后是否被扭曲。在一些体育的专业领域,“外行领导内行”只能走入歧途,非得有勇有谋的大将担纲不可。当年中国乒乓曾经一度形势低迷,蔡振华回国执掌大印后迅速东山再起便是一例。而在李娜黄穗事件中,纷争背后却是地方政府欲借“名人效应”拉抬政绩。如果官员任免不是本着“人尽其才、权责匹配”的原则,这种动机不纯的运动员“官员化”自然不符合《公务员法》的要求,更不能让公众心悦诚服。
有些名将不愿意“吃空饷”,而绝大部分“小将”却不仅无空饷可吃,更要为退役之后的饭碗发愁,这种现象更值得我们关注。不久前,体操冠军张尚武街头卖艺,举重名将沦为搓澡工,这种巨大的“贫富差距”不能不让人唏嘘。
我想,既然举国体制短时间不能改变,而重视“体”和“智”的全面发展不失为解决当下“赛而优则仕”问题的现实办法。如果每一个运动员在退役后都有靠自己双手生存的本领,从政自然不再是人人争走的独木桥。从冠军卖艺到“赛而优则仕”,给予运动员选择自我命运的能力和自由方是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