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红民是杭州市南郊监狱二监区的教导员、党支部书记。今年41岁的他,已有20年从警经历。平时不苟言笑的他,在大家眼中却是个“点子达人”,无论是教育感化服刑人员、创新管教方法,还是帮助年轻民警成长,他都能想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点子。在他的带领下,他所在的监区一直是监狱的先进集体,他个人已连续5年考核优秀,今年还荣立个人三等功。
教育感化服刑人员“有一套”
服刑人员中往往有一些难管、难教的对象,但蔡红民总能想到办法教育和感化他们。“我希望将来他们离开监狱时,带走的不是仇恨或敌意,而是收获和感恩。”蔡红民说。
来自湖南的服刑人员陈某,曾与狱友发生矛盾,因为不服民警对他作出的处分,便对民警产生了严重抵触情绪。今年1月,陈某从其他监区转到蔡红民所在的二监区,但他对民警的对立情绪依然没有改变。他不听从民警的指令,还经常指着民警的鼻子破口大骂。
蔡红民每个星期都会抽一天时间找陈某谈心,做适当的心理疏导。他会问陈某最近在想什么、对监狱有什么看法,继而顺着他的回答展开分析,一步步消除陈某对监狱管理工作的误解。
一个月后,陈某主动找蔡红民谈话,说自己想通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然而,蔡红民发现,陈某还会时不时地向狱友表达一些不满情绪,这说明他还没有完全释怀。
这时,蔡红民得知陈某的表哥想来监狱探望。按理,陈某属于一级严管对象,不允许会见。但蔡红民了解到陈某已有3个月未见家人,于是专门向狱政科打了招呼,让他破格获准会见。随后,蔡红民又与陈某的表哥沟通,希望他在会见时做一做陈某的思想工作。
这次会见后,陈某的态度发生了巨大改变,他对蔡红民说:“蔡警官,就冲你为我做的,我今后再也不闹事了。”
创新管教方法“有一套”
民警们常说,蔡红民深谙服刑人员的心理,他在管教制度和方法上进行的创新尝试,让人不得不服。比如今年他新推出的“帮教联合体”,就是一个出色的点子。
今年3月,一名服刑人员向民警报告,称晒在窗外的床单被人偷了。民警通过监控录像发现,偷床单的正是有着多次“进宫”记录的服刑人员阿铭(化名)。但民警找阿铭谈话时,他却拒不承认,也不服从管教。
蔡红民知道后,立即找到跟阿铭关系较好的老乡、服刑人员袁某。蔡红民告诉袁某,希望他能做一做阿铭的思想工作,让他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袁某很支持,在他的沟通下,阿铭的态度果然转变了很多。
蔡红民再次与袁某沟通,希望他能成为阿铭的帮教人。于是,两人顺利结为“帮教联合体”,截至目前,阿铭未再出现违规违纪表现。
蔡红民还在监区推出了“每周之星”、“月度改造标兵”等评选活动,获奖者可以获得奖励,比如每月增加5分钟的亲情电话一次。这些举措让服刑人员的荣誉感得到明显加强,日常行为的规范程度也明显提高。
帮助民警成长“有一套”
作为二监区的教导员,蔡红民还担负着管理民警的职责。二监区大多数是80后民警,年轻有活力,但尚缺乏管教经验。如何发挥年轻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这是蔡红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根据管理要求,监区的服刑人员每周要写一篇改造周记,交民警批阅。蔡红民经常会审查民警的批阅情况,并指出问题所在。有一次,他发现有个服刑人员的周记只写了一行字:“本周一切正常,无违规违纪。”而民警的批语则只有4个字:“继续保持。”
于是,他立即找到这位民警,认真地指出问题所在。“周记的要求字数是150字以上,你的批语却没有指出这个明显的问题。而且,批语还要对每个服刑人员的日常表现加以点评,并结合每周工作重点对其进行教育引导,这样才能体现‘改造周记’的意义。”听了蔡红民的一席话,此后这位民警的批语详实了很多,还被同事们学习借鉴。
去年秋天,天气逐渐转凉,蔡红民发现一些没有家属探望和汇款的服刑人员无法添置过冬衣物。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也为了让管教民警更好地开展工作,蔡红民想到了一个点子。他写了这样一封倡议书:“自11月1日起,监区拟开展‘民警为囚子办实事’活动,旨在帮助服刑人员解决监区能力范围内能予以解决之困难。所有服刑人员可通过谈心谈话、思想汇报或改造周记等形式向民警倾述自己在思想改造、劳动改造、日常生活、家庭婚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以及自己对刑释后就业、前途方面等困惑。”
活动开展以来,民警们积极了解服刑人员的实际困难和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消除困惑、释放压力,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遇事找民警”的理念。“这个活动为服刑人员和民警构建了一个心灵沟通平台,实现了双赢。”蔡红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