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平安浙江网 > 热点关注 正文
杭州连续3天发生“房闹”事件 业主堵路砸售楼处

  5月3日,杭州昆仑天籁老业主拉横幅“房闹”开发商;5月4日,杭州中豪四季公馆老业主举手牌静坐“房闹”开发商,同一天晚上,因不满开发商大幅度降价,镇海保亿·丽景英郡售楼处,约400名业主堵在门口,讨要说法;5月5日,杭州江南铭庭老业主,也聚集到售楼处,摆花圈“房闹”开发商。连续几天,杭州、宁波接连上演“房闹”事件,而导火线都是房价下跌给老业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开发商拒绝补偿差价。

  而事实上,从今年至今,诸如此类事件在杭州已经发生近20起。我们不禁要问,开发商降价是否需要补偿老业主差价,老业主的维权是否有法可依,在种种“房闹”背后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又该如何化解?昨天,记者从各方面对此作了详细的调查。

  [事件]

  杭甬两地接连上演“房闹”事件

  镇海新开楼盘降价,业主砸了售楼处

  坐落于镇海的保亿·丽景英郡,是由保亿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5月4日晚,因不满开发商大幅度降价,约400名老业主堵在保亿·丽景英郡售楼处门口,讨要说法。业主给开发商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赔钱、退房、不准降价。这三种方案,开发商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在一次交涉中,由于不满售楼处一位负责人的回应,现场众多业主被激怒了。业主认为开发商没有诚意,集体冲进售楼处,屋顶的视频监控先被毁坏后,随后业主们将售楼大厅的沙盘推倒……

  当晚11时许,记者驱车赶往现场。在距离保亿·丽景英郡售楼处不远的一个路口,聚集着一大群人。现场一片嘈杂声,听到最多的是“赔钱”、“退房”。一位姓张的业主说,他们想去堵路,但是被警察拦住了,“其实我们什么都不想做,只是想通过堵路的方式引起政府重视,让开发商负责人出来解决问题。”

  随后记者来到保亿·丽景英郡售楼处,售楼处门口坐着两名协警,里屋也有5名协警聊着天,售楼处的两位保安正在打扫,其他工作人员已经离开。记者看到,售楼大厅一片狼藉,桌椅东倒西歪,沙盘上的楼房模型被砸毁,屋顶上的视频监控也被毁坏。一位协警说,人太多了,好几百人冲进来,拦都拦不住。

  谭女士今年34岁,她和老公来自湖南,一直在镇海骆驼打工。去年11月份,她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并向亲朋借了一点,终于凑齐50万元,去保亿·丽景英郡售楼处交了首付。要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了,谭女士非常开心。可是5月4日那天,谭女士却听说保亿·丽景英郡的楼房降价了,而且降得很厉害。谭女士买房时是1.1万元/平方米,现在已经是7800元/平方米,103平方米的房子缩水了约30万。

  “当时销售人员口口声声说房子不会降价,现在突然降这么多,这叫谁能受得了!补差价是必须的。”谭女士说,辛辛苦苦打工挣钱,就是为了能有套房子,好不容易买着了,一下子少了30万。“一辈子只能买这么一套房子,才半年就贬值30万,真的很不甘心。”

  次日凌晨两点钟,最终在警方调解下,业主渐渐散去。

  杭州静坐、拉横幅,三天里三场“房闹”

  与镇海首度上演“房闹”事件不同的是,杭州近三天时间里,连续上演了三场“房闹”事件,场面都蔚为壮观。

  5月3日,杭州体育场路昆仑控股旗下公司的门前,聚集了一群由六七十人组成的昆仑天籁老业主“维权”队伍,他们身穿统一的T恤衫、面戴口罩静坐在公司门前的台阶上,手中举着“昆仑欺诈”的手牌及横幅。要求开发商就差价补偿给个说法。

  5月4日,杭州中豪四季公馆打出广告房价大幅下调,老业主聚集至杭州秋涛路上的浙江中豪控股集团楼下,举着“退房”的手牌,喊着“中豪欺诈”的口号,要求开发商赔偿差价。

  5月5日,杭州滨江区楼盘江南铭庭打出最低破百万的降价消息。一时间,售楼处是热闹非凡,一边是新业主赶紧交钱生怕落下,一边是老业主聚集在门口,拉横幅送花圈要求开发商补偿差价。

  记者了解到,这三家遭遇“房闹”的开发商,降价都比较猛烈,与去年下半年相比,降价金额都达2000-4000元/平方米。“如果按一套一百平的房子来算,短短半年时间,损失就高达三四十万元。”昆仑天籁老业主李女士说。

  各楼盘的老业主认为,让他们一下子就损失数十万的,除了自身对楼市价格判断有偏差外,开发商也存在不可逃避的责任,“不负责任的欺骗言辞,让我们落入他们设计好的圈套,这部分损失应该由开发商来承担。”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江南铭庭楼盘销售负责人周芳芳,她告诉记者,公司对接连出现的“房闹”已有耳闻,因此在此次降价前,已主动给各老业主发了“告业主书”,根据目前楼市的现状以及国家的政策,房价下跌已是大势所趋,“希望老业主能理解开发商的降价行为。”

  周芳芳说,老业主昨日已递交的书面补偿诉求,她将于周一转交至总公司高层领导处,“相信公司会从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最后给老业主一个答复。”

  不过,“房闹”后若出现人员受伤、财产损失的情况,两家开发商都一致表示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与此同时,也希望老业主能理性认识楼市现状,理解市场运作机制。

  [调查]

  近半年,杭州发生“房闹”近20起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老业主“房闹”开发商事件,在杭州早已不是第一次。随着杭州楼市的降价风越来越猛,“房闹”风也是愈演愈烈,几乎是哪家楼盘降价,哪家楼盘的老业主就立马组团前往。记者粗略统计的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至今,杭州各类“房闹”事件已达近20起,参与者上千人。

  “房闹”不仅次数节节攀升,其方式也不断地更新和升级。从最开始的静坐拉横幅,到打砸售楼处沙盘、与保安发生肢体冲突,再之后还有老业主去售楼处门前摆花圈,以此讽刺开发商“泯灭良心”,更让人觉得离谱的是,还有多名老业主结伴爬上在建楼宇顶层意图跳楼,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向开发商“逼宫”。

  然而,各种“房闹”的结果,使得老业主和开发商双双伤痕累累。售楼处的高价财物被毁,开发商因怕老业主闹事,开盘也不敢大肆宣传,价格保密工作做得十分到位,开盘时间、地点一改再改,买卖房子犹如搞地下活动。

  而对于老业主来说,“房闹”也没让他们得到想要的补偿,据不完全统计,除了两家开发商作出“赠送车位(约10万)、免10年物业费(约2万)”的让步外,其余数十家开发商仍保持“按兵不动”的态度。

  [声音]

  房产专家必须尊重契约,不能以“闹”取胜

  对于日益增多的“房闹”事件,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也持不同的看法。

  浙江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楼市执行总编兰洪海就提出了“契约精神”的说法,他说,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能不能就降价较劲,关键看合同约定,合同如写明若降价将补偿业主,那么业主的要求就天经地义,反之,只能算是“无理取闹”。说到底,双方较劲的标准就是那一纸契约。

  “很多时候,业主的要求是不符合合同的,但也会闹,这是利益驱使,闹一闹,多少能闹出些好处来。”兰洪海说,这是“中国式”求解问题的一种办法,且常常管用,既然有实用性,此方法手段被相关利益主体不断利用。

  买卖双方一旦签订合同就必须要严格遵守,而这一点恰恰是商业社会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在契约面前,无所谓大事小事,正如在规则面前,强者弱者当一律平等。

  兰洪海表示,契约精神的核心,是保护人们的公正自由和利益,每一个人想要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就必须尊重契约,而不是靠“闹”取胜。

  法律专家打砸行为都是违法的

  从事房地产行业12年,宁波某港资企业销售负责人表示,业主因楼盘降价闹事的事情已经发生很多起,业主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商品房就是商品,跟买其他物品一样,并不是另类。楼盘的降价与周边竞争和资金流、现金流有关。镇海楼盘的降价,只是宁波降价潮的开始,未来两个月,将有约20个楼盘入市,竞争相当激烈,势必将迎来新一轮的降价潮。在库存量多,而客户固定的情况下,往往开发商会认为晚降不如早降,从而为争取客户占得先机。

  浙江维知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如文说,业主以开发商降价为由,打砸售楼处,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如果情节严重将会构成犯罪。开发商降价,从而给业主带来损失并不能成为打砸的理由,房子跟市场交易的其他商品一样,会升值也会贬值,业主在购房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做好心理准备。升值了是自己的,贬值还是自己的。

  如果销售人员在卖房时,欺骗业主说房子不会降价,或者业主认为房产商存在不妥之处时,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诉讼、调解来解决问题。维权也要讲究方法,要有个度。

  社会学家建议组建第三

  虽然从法律上来讲,“房闹”行为毫无可取之处,但从情感上来说,一降价就是几十万元的损失、半生的心血,靠省吃俭用筹房钱的老百姓确实是无法接受的。由此一来,“房闹”不再是普通的治安事件,而逐渐上升为一个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院杨建华认为,“房闹”事件就目前来讲,涉及面较广,若强行按照相关法律执行,追究其刑事责任,到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百姓、开发商、政府三方俱伤。如此“死结”该如何解开?杨建华有自己的想法,“我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非讼诉的第三方协商机构,让老业主与开发商在第三方机构的协调下进行友好文明的协商。”最终目的是能让当事双方各退一步,达到利益的均衡点,从根本上化解矛盾。

  此外,杨建华还建议相关部门,应就“如何化解因房价起伏造成社会公众矛盾”制定相应的预案,从而更有效地应对冲突、引导民众化解矛盾。

  “闹”不可取,望恢复理性

  突然到来的骤变,往往会使人短期失去理性。对当初高价入市的老业主来说,房价一下子降了那么多,账面损失几十万,一时的确很难接受。但是我仍然要奉劝大家理性,即使听进去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首先,房地产是商品,和别的商品有着同样的属性。多年来,我们习惯了“房价永涨”的话语,房子似乎被赋予了某种“神性”。身边有很多靠房子发财的人,同样也有很多苦等房价下跌的蜗居者。但任何一种商品不会永远上涨,何况在国家连续调控之下,房价焉能永涨?既然房价跌了,作为市场经济下的商品买卖行为,遵守市场契约是必须的,也是难以更改的。谁叫自己当初不够理性呢?在房价上涨的那些年,我们听多了连夜排队买房的消息,也一直惊诧于这么高的价格怎么还有那么多人疯狂抢房子,我们那时也很清楚很多信息不真实,有猫腻,但是太多的人靠房子改变了生活状况,正是各种驳杂的信息固化了头脑中的趋利性,导致轻率入市,如今面对房价下跌,无法接受,导致比如打砸等过激的所谓“维权”,这种非理性诉求是不合理的。

  正如更早的入市者,他们很多人早已因房价赚得盆满钵满,开发商能以现在日子不好过为由,半夜冲进这些人的家一顿打砸,要求分一杯羹吗?涨了能赚钱,跌了能退房,如果这是现实的话,那么整个社会的契约精神不存,最终所有人都将是受害者。

  其次,过激的行为不可取。这不是“维权”,是违法。打砸、堵马路等行为,不但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因为影响了更多人的正常生活秩序,反而会引起各界的义愤。对采取“暴力维权”的人来说,无非是两种心理。一是事情闹大了,或许能或多或少挽回一些损失。另外就是法不责众的心态。事实上,对房价下跌,支持的人肯定比反对的人要多,“房闹”是难以博取公众的普遍支持的。当前房地产形势下,降价已是大势所趋,不是靠“闹一闹”就能改变的。“闹”不但违反法律,而且有违市场经济,是不可能得逞的。否则此例一开,各地效仿,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与其冒着违法风险“房闹”,不如好好理性反思一下。人生的路很长,每个人不可能每一步都走对,但是违法的事不能干,这不应有任何疑义。之所以“房闹”,只因内心失衡,等内心静下来,我认为慢慢会接受“房价不会永远上涨”的现实。

  最后,“房闹”成为一种现象,也考验着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房地产市场这些年一直没让人少操心,涨了怨气大,如今跌了又生事,政府部门必须对此加以疏导,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要遏制后来发生的“房闹”行为,必须及早对房产交易的全部环节予以监控,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现象,理性引导房产交易行为。很多人当初草率入市,正是习惯了“房价只涨不跌”话语,而对“入市有风险”的提醒反应迟钝,国家早就发出重点查处“开发商发布虚假信息、炒卖房号、捂盘惜售、囤积房源以及纵容工作人员或雇佣他人炒作房价等恶意炒作行为”,凡此种种,政府部门必须从“为着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角度考虑,及时传递政策声音,健全、规范房地产市场,避免出现各类非理性行为,促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和谐、有序发展。对当下的房地产各类纠纷,也应有一整套处置机制,以创新性的社会管理思路,去化解和应对各类“房闹”,其中既包括买房者的“闹”,还有开发商的各种“闹”。贡万军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特别策划 更多...
浙江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
·皮革制胶囊,治病还是致病?
·【特别策划】老酸奶再陷添加剂风波
·嘉兴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冯志礼访谈
·浙江在线联合省高院直播知识产权庭审案例
·“平安浙江”建设新闻发布会 现场直播
平安时评 更多...
·闯黄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危险之举
·钱江晚报:别让子弹乱飞
·钱江晚报:烂尾楼的账,轧得平么
·青年时报:“换马甲”换不出机场费正当性
·钱江晚报:山寨救护车 哪来的生存空间
·钱江晚报:到底是什么让法官“眼花了”
平安发布 更多...
·5月15日起浙江省高速公路按实际行驶路径里程收费
·杭州:运河闸弄口段恶性杀人抛尸案 警方悬赏协查
·早晚高峰还车难 杭州再划出18个公共自行车储车点
·杭州警方征集运河命案破案线索最高奖励5万元
·杭州交警集中常态整治违法停车 更人性更实际
合作媒体  
主要成员单位网站  
廉政在线 浙江组织工作网
浙江文明网 浙江法院网
浙江检察网 省发改委
省经信委 省教育厅
省民宗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国土资源厅 浙江省建设信息港
浙江交通网 浙江农业信息网
浙江林业网 浙江卫生网
省安监局 省环保厅
浙江统计信息网 省工商局
省海洋与渔业局 省质监局
省粮食局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浙江共青团 省妇联
省公安边防总队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