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东阳5月23日讯(记者 潘杰 通讯员 刘小红)从一名线务工到街道党工委书记,27年里他辗转工作9个镇乡街道,始终工作在基层一线;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依然躺在病床上梳理布置工作;弥留之际,他嘱咐家人把同事、朋友探望留下的“人情”逐个返还,再附上感谢信,实在不行就作为最后一笔党费。
5月2日,被同事称为“拼命三郎”的应瑞龙因积劳成疾,患肝癌晚期病逝,年仅45岁。他生前系东阳市江北街道党工委书记、江北高新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一周后,3000多名干部群众赶来参加追悼会,有村民赶了60里山路只为见他最后一面,他工作过的巍山镇大山村村民打出了横幅赞誉他为“当代焦裕禄”。
高三在读的女儿应莎在追悼会深情说道:“爸爸,你太累了,太需要休息了……”。
最早签到的书记点子多、干事实
江北街道是应瑞龙生前最后工作的地方,在办公楼的入口处有一面街道2012年重点工作、工程公示栏,应瑞龙牵头主抓的工作占据了近80%。
应瑞龙位于3楼的办公室保留了原样,室内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年鉴吏治、书籍报刊,当然还有密密麻麻写满工作摘要的7本笔记。2010年3月26日,是应瑞龙任职的日子。这一天他在笔记本内页贴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张肖像照,写下这么一句话:“来到江北,我就是江北人,希望大家多帮助、多监督、多批评。”
自此,他把一如既往的忘我工作、干事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带到工作中,感染身边的同事共同奋进。上任不久,应瑞龙建立机关干部上下班签到制度,并常常是第一个签到的,去年11月除了3天出差、1天参加培训外,应瑞龙的18天上班签到多在6点半到7点之间;考虑到单位没有食堂,很多老百姓8点30分前就赶到街道来办事,他一手建起食堂,好让工作人员能早些到,中午节省外出就餐时间;他开会,每个位置都贴有题签,以便了解出勤情况。
江北街道属于改造新区,27个小区土地结算一直未到位,导致旧村改造村民屋基表512户不能及时领取,421户暂挂不能批,393户不能办理审批手续。面对征地界线、账目不清等棘手问题,刚刚上任应瑞龙走遍全部小区摸清具体情况,经过7个多月辛勤工作,27个小区全部签订了土地补偿费结算确认书,江北开发以来所有土地补偿费和赔偿费均得以解决,干部群众间存在的“篱笆墙”被破拆。
在江北街道“城中村”拆迁改造中,他把“绝不能强拆”作为底线,先后50余次与村民群众座谈,反复征求意见,最后拖了5年的工作,10天之内集中解决;为了确保工程进度,他亲自到工地查看,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出席活动时裤腿上都沾满泥土。
此外,他在街道推行周三坐岗接访制度,两年多来累计受理各类信访案件1293起,其中1184起在接访过程中得以解决,109起提交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深受好评。
病榻上依旧放不下工作和群众
应瑞龙没什么架子,他把群众当家人,坚信“群众利益无小事”。1985年,当他还是罗峰乡广播站线务工时,平时工具箱就始终别在腰间,有困难随叫随到;遇上有村民用鸡蛋、大豆等抵押广播费,他就绕过山路去代销店替大家换成零钱。
2003年白云街道甲塘头村六户农户家因下水道堵塞无法入住,也没法对外出租,为此事上访了五、六年,应瑞龙调任后花了不到半个月,就给予改造落实,促进了农民增收;2008年春节前夕,巍山镇大山村遭遇冰雪灾害,老百姓家纷纷停电,应瑞龙得知后冒雪进村,联系电力部门一起扶段杆,扫积雪,赶在年三十前重新点亮万家灯火。
在基层工作的27年里,应瑞龙雨天进村调解过纠纷;领着村民扑灭过大火,修建过致富路;带头向贫困的相亲捐过款。无论什么岗位,他都身先士卒,大家眼中的应瑞龙年富力强,是工作上的“拼命三郎”。
可是,从2011年下半年起,大家发现应瑞龙变了:不怕冷的他要开着取暖器才能办公,今年春节后人就越发消瘦了。但是他一直以工作太忙推托,一直没去医院检查,连单位组织的体检也只完成了颈椎一项,他甚至都没有病历。
“这辈子我没求过你,你上医院查查好不好?”2月5日,应瑞龙的姐夫最后要求应瑞龙去医院检查。4天后,应瑞龙在参加完两会讨论后,陪同岳父去上海复查时顺带做了体检,结果令人震惊:肝癌晚期,既无法手术,也无法放疗、化疗。
此后,应瑞龙住进了上海的医院治疗,但他心中始终无法放下工作。只要身体允许,就不断通过电话部署工作、探讨工作。期间,街道综合办主任单玲琳经常要带着一些重要文件去医院让他签字,他心中最大的期盼就是早点回东阳继续工作。就在他病逝前的4月27日,她给单玲琳打了6分44秒的电话探讨工作,这是雷厉风行的他通过电话讲的最久的一次。
4月2日,他的搭档、江北街道管委会主任傅为民去探望时,应瑞龙支开照顾的姨妈,又单独谈了整整一个小时的工作。
今生就欠女儿一个承诺
应瑞龙住院期间,有很多共事过的老领导、同事、朋友等亲自或托人到医院探望,留下了不少慰问金,他知道后几次叮嘱家人一定要登记在册,以便以后退还给人家。
应瑞龙的岳父在小本子上一一做了登记,仅晚宴谢绝的就有50多次,最后收下的都用信封装好,写上感谢。应瑞龙病逝前,再次要求岳父替他办妥此事,实在无法归还的就作为最后一笔党费上交组织。
在追悼会结束后,妻子金雪芳挨家挨户退换了慰问金。
在担任基层领导的这些年,应瑞龙工作上没答应亲戚的任何要求,其他人想进家门都难。面对逢年过节时,络绎不绝的拜访人群,应瑞龙最常叮嘱金雪芳:“没有我的电话,什么人来都不能进家门。”
对群众言出必行的应瑞龙,今生只欠下女儿应莎一个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原本他答应女儿,等高考结束就陪她去内蒙古。
纵然有遗憾,懂事的应莎在追悼会上强忍泪水,告诉离开的应瑞龙:“爸爸,你一直是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