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周边历来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尤其是赶上学生放学、放假、考试时,大量私家车涌入更是极易堵车。为解决这一问题,近日,在济南市历城区交警大队的协调下,作为历城二中邻居的董家镇政府大院无偿对外开放停车,这在济南政府机关大院里尚属首例。
报道说,历城二中有8000多名学生,粗略估计,由家长开车接送的学生差不多有五六千人。而董家镇政府大院对外开放后,可容纳的社会车辆也仅为150辆左右,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不了这一带的拥堵状况。但此举仍值得大为褒奖,可视为挖掘潜力,解决城市汽车拥堵的一个样本。
独木不成林,如果有更多的机关单位能够同董家镇政府一样,打开家门,面向社会车辆开放,拥堵的城市会不会由此变得“轻松”起来呢?
当然,对开放机关大院的认识,不可止于缓解城市拥堵问题。机关有大院,大院有机关,曾几何时,院内院外,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院内的把握院外的命运,院外的听命于院内的安排。这就是多年来权力的运行规则。
当今这个时代,社会结构和治理规则已发生很大变化,根本一点,即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服务讲究平等,互为尊重;服务就不能再居高临下,简单发号施令,强求别人“听我的”。若是真的服务,政府与民众之间就不再会有“大院”隔阂。
据一些从国外归来的朋友讲,在许多国家,政府机构就在马路边上,没有高墙大院包裹形成纵深,每天有无数拎包上班或挎篮买菜的打门前经过,川流不息。更有甚者,国会或议会开会,有市民搬张小凳坐在后面边听边干点私活。游客好奇,可以拍照,只要不打闪光灯,不大声喧哗影响到开会就成。也许在他们看来,开会商讨的就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民众当然有权知道,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中国的政府机关一般都有大院,虽然属于某某机关的,但本质姓“民”。政府机关就是公共服务机构,所占有的一切都是公共资源,以为用围墙一圈就可以垄断,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开放大院让社会车辆停放,不是机关的“社会贡献”,本身就是机关的责任和义务。大院本身就是公共资源,开放公众停车,是公众权利的回归。
政府机关大院,一定程度上与中国的建筑文化有关,也是国情使然。大院可以有,但思想上,必须铲除“大院”造成的隔阂,创造条件让民众更加自由地进出大院,享受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