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磐安6月4日电
眼下正是单季稻插秧期。早上6时多,磐安岙口村的统益合作社门口,20多名党员已经集合完毕,开着插秧机和翻耕机,带着育好的秧苗,分头到隔壁的里王村和高丘村,给村民耕田、插秧。
跟着合作社的张荣虎,7时就到了高丘村。村民施尚明已经等在了路边。还没说上话,张荣虎就开着插秧机下了田。只见秧苗有规律地飞出机器,画出漂亮的抛物线,稳稳地落在水田里。插秧机驶过的水田,一片油绿。
半个小时,一亩多田的水稻秧苗就插好了。“这要是自己种,最少一个上午。”施尚明说。
去下一家的路上,张荣虎得意地介绍插秧机:“用机器就是快啊,我一个人,一天就能播17亩田呢。”
为降低农民种植水稻成本,岙口村党支部成立合作社,统一为农民耕地、育秧、插秧、喷药、收割。除了收割,农民每亩只需要300元,就相当于请了个“田保姆”,帮着管理水稻田。
在合作社,种水稻的设备都很先进:育秧室都是玻璃温室,依靠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10天就能下田;插秧机、拖拉机、翻耕机一应俱全。
农民施尚明告诉记者,他每年只要出300元钱,不用自己花力气育秧、插秧,即使收割的费用,也只需要80元/亩,比其它收割队的120元/亩便宜得多,“每年现成有1500元左右的效益,村里人都愿意交给合作社干。”
村支部书记孔万昌告诉记者,由于缺少人手,村里党员,凡是没有外出打工的,都被发动起来当起了“田保姆”,大部分村民听说有人帮着管农田,很乐意。如今,岙口村的育秧、插秧工作还延伸到了附近5个乡镇的3000多亩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