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林”、“自新园”、“森林防火”巡逻队……在临海市,一个个富有创意的社区矫正新平台,为社区矫正人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矫正项目和学习机会,让大家对矫正活动的态度从被动排斥变为主动参与。
如今,临海市司法局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级“社区矫正工作站”全覆盖,并充分发挥这些新平台的优势,构建了集“管理、教育、帮扶”于一体的社区矫正工作新模式。
种下一片“新生林”
昨天上午8点,社区矫正人员老吴在大田街道白石村海旺水库上方的树林里,给几株树苗浇水、除虫。“这3棵树是我5个月前种下的,现在长得挺快,我每次晨练都会到这里看看它们。”老吴非常爱护这几棵湿地松树苗。
老吴说,这一片种满湿地松、木荷、香椿等树苗的林子,原先是一片枯草丛生的火烧地。就在今年的植树节,在临海市司法局的组织下,老吴和街道里80多名社区矫正人员一起,挥锄挖坑、放苗扶正、填方培土,2人一组,互相配合,将3000株充满希望的树苗栽入土中。
这片林地还有一个温暖的名字———“新生林”,寓意告别过去、重获新生,是每一个社区矫正人员的心声。社区矫正人员认领种植、定期养护,几个月下来,对这片林地有了很深的感情,他们在劳动中收获了快乐,赢得了尊重,更感受到了责任。
目前,临海已有1128名社区矫正人员参加了植树活动,“新生林”遍布全市各个镇、街道。这场植树活动规模之大、参与之众,在全省居首。
临海市司法局局长马保合介绍说,这场义务植树活动的目的在于唤醒社区矫正人员的自新意识,督促他们以劳动回报社会,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绵薄之力。今后,以“新生林”为载体的公益劳动将贯穿于社区矫正人员的整个矫正期间,重在培育社区矫正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新的行为意识,籍以在提高矫正质量、强化监管效果上进行有益探索。
“自新园”里学一技之长
昨天,在位于永丰镇后郭村的临海市示范苗圃区,10名社区矫正人员和苗木场的工作人员一起为桂花苗基地拔草。这里是临海市社区矫正教育劳动基地,它有一个和“新生林”异曲同工的名字———“自新园”,取“悔过自新”之寓意。今年4月28日,临海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林特局等多部门联合为“自新园”揭牌。
在园内的醒目位置,有一块社区矫正公示牌,上面张贴着近期因不服监管而被行政拘留乃至被收监的社区矫正人员的处罚书、裁定书等。工作人员说,每名社区矫正人员在参加劳动前必须到公示牌前接受纪律教育,目的在于强化在刑意识。
在“自新园”里,每天由司法所按计划指派的10名社区矫正人员,在农林技术员的指导下,从事苗木的种植、养护、培土。这种特殊的劳动模式为临海市白水洋、括苍、永丰三镇的近300名社区矫正人员提供了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
“以往的公益劳动,大多是去扫马路,或到养老院捡垃圾,内容单调、流于形式。而在‘自新园’里,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还认识了几位良师益友。”社区矫正人员小张说,和以往的公益劳动相比,现在的劳动方式更受他们的欢迎,每次劳动几乎没有迟到早退的现象。
不仅如此,临海市司法局还与临海市示范苗圃区联手设立了“社区矫正爱心基金”,用以帮扶社区矫正人员中的家境困难者,使原本作为单纯监管手段的公益劳动成为社区矫正人员间互帮互助的平台,以此促使社区矫正人员感受到通过诚实劳动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的快乐,从而重塑价值观、人生观。同时,临海市检察院对“自新园”及“爱心基金”的运转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公开、公正、透明。
千人“森林防火”巡逻队
在临海,还有一支“森林防火”巡逻队,社区矫正人员戴上红袖章,转身成了巡逻队员。
每年的清明节期间,都是森林火灾频发的时期。为此,临海市全面铺开社区矫正人员森林防火义务巡逻活动,全市1000多名社区矫正人员中,除因年龄或身体状况等原因不适宜参加的,都参加了这一活动。
在司法所、工作站人员的指导下,社区矫正人员统一佩戴印有“森林防火”字样的红袖章,按照“属地管理,就近服务”的原则,划分成若干小分队,全面参与村里的义务防火巡逻活动,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共同制止焚烧蜡烛等易发生火灾的行为,发现隐火及时扑灭。
在森林防火期间,大家参与巡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涨。社区矫正人员每天的巡逻任务都由村级社区矫正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在日报告登记簿上记录,纳入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劳动考评,作为奖惩依据。
马保合表示,这样的活动体现了创新管理的“双赢”———变社区矫正人员监管对象为社会服务管理的参与者,在角色转换中,感受重新回归社会的快乐;而千余人的义务巡逻力量的加入,又大大增强了防火防灾的力量,保护了一方百姓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