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赶超,摆脱落后,眼下,贵州全省7.4万个基层党组织、156万名党员正在争当先进、争当优秀,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
这两年,贵州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创先争优促跨越”的主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孙永春说,贵州最紧迫的任务是“赶”和“转”,缩小与西部和全国的差距,迎难而上、加速发展。
攻坚克难,千方百计服务发展
创先争优活动中,贵州坚持把“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作为主战场,以“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为载体,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中比、拼、超、干。
年初,钢铁业生产经营进入“严冬”,不断亏损的贵州水钢集团打响扭亏为盈攻坚战。集团党委书记张槐祥牵头成立7个攻关组,号召党员干部找差距、剖根源,全力以赴创新技术挖潜降本,短时间就取得成效。不仅如此,省内各大国有企业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区、“一个支部一个亮点、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以及“聚人心、促发展、上水平”等活动,组织党员技术攻关、党员成本控制、党组织走访等,推动加快发展。
针对发展迅速的工业园区,贵州将园区党建围绕着企业发展变化和实际开展,以党组织为核心,发挥群团组织桥梁作用,集聚各方人才,激发园区新活力。贵阳市国家高新区各窗口单位与企业建立“日联系、周对照、月对接”机制,设置党员示范岗、先锋岗,贴心服务让重大产业项目推进迅速。上半年,贵州全省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实现1400多亿元,入园企业共3231户,从业人员达34万人。
贵州省委对党员干部进一步提出要求,先后出台干部“四要十不准”行为规范、《贵州省损害发展环境行为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贵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发展环境的案件,共办结862件,查实515件,处分461人,实施问责450人,为全省发展创建了风清气正的环境。
共同创业,领着群众一起致富
贵阳市乌当区下坝乡岩山村石多土薄,生活穷困。为了脱贫致富,刘开礼、宋培忠等几名党员率先垂范,领着10多户农民试种樱桃,家家年收入近10万元。富了的刘开礼没有忘记乡亲们,无私帮助村民培训种植技术,提供树苗,果子成熟时还帮着跑市场。目前,全村八成农民都有自己的樱桃园,种植面积发展到4000亩,小樱桃成了岩山村民的“绿色银行”。
“党员做示范,群众跟着干”。乌当区像刘开礼这样带头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党员示范户”已有300多户,涌现出一批“杨梅大户”、“樱桃大户”、“桃子大户”等,形成休闲、餐饮、旅游等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
贵州是全国扶贫的主战场,按照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共有农村贫困人口1149万人,占全省农村户籍人口的33.4%,扶贫攻坚在贵州是“第一号民生工程”。
创先争优活动中,贵州在广大农村重点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支持鼓励有能力的党员带头创办种植、养殖、加工、贸易、服务等项目,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引领和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中创先进、争优秀,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贵州全省实施“党员创业带富”项目1.3万个,涉及资金30余亿元,参与群众16万多人,拓展了农民致富之路,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逐渐形成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一村带一乡的良好格局。
沉入基层,解忧解难构建和谐
2010年,贵州全省深入开展“部门帮县、处长联乡、干部驻村”工作,把基层一线作为创先争优主战场,两万名机关干部带着感情沉入基层“四帮四促”:帮助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
贵州长顺县敦操乡34名乡干部,人人都有一个“背篼”。下乡入户开展工作时,他们都要背上背篼,免费为出行困难群众捎带生活物资,送去国家惠民政策和致富信息,常常一天步行8小时山路,翻山越岭20多公里,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们为“背篼干部”。
贵州今年进一步整合“四帮四促”工作,统一形成“部门帮县、处长联乡、干部驻村”制度,定责、定人、定点、定时,覆盖全省88个县、1446个乡镇、17672个行政村,确保干部下基层真蹲实驻、真帮实促、真抓实干。全省目前党员干部下基层113.95万人次、走访基层群众516.9万人次,解决困难29.47万件。
为服务百姓,贵州省、市、县、乡四级设立2.25万个“首问责任窗口”,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便民利民服务体系,规范服务事项和服务流程,搭建优质服务平台,让广大群众办事“找得到门、见得到人、办得成事”,目前办理审批事项达139万件。
黔中大地,党员干部深入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项目工地,谋发展、解民忧、办实事,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为稳定人心的“主心骨”、解危济困的“排头兵”、帮助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