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7日讯
日前,在全省召开的开发区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现场会上,瓯海区作为温州11个县市区中唯一一家经验交流单位发言,向全省介绍了瓯海区非公企业园区化党建“社区实体化运行”模式。
瓯海区现有非公有制企业4680家,共有各类工业园区近20个。针对工业园区大多存在管理结构松散、党建力度不强的情况,瓯海区早在2005年,就开始探索以“社区实体化运行”为基本模式,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按照园区党建“转松为紧、转弱为强、转分为融”的“三个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区域党员管理服务方式,扎实推进非公企业园区化党建。凭借“社区实体化运行”新模式带来的新活力,瓯海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机制更加顺畅,管理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显著。据悉,在瓯海经济开发区企业社区,仅2011年就培育企业党组织80家,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59名,发展党员221名。
在园区建社区 管理“转松为紧”
所在企业注销了,一时还找不到就职的新企业,来自江西省的党员姜瑞只能把组织关系介绍信揣进了口袋。幸好他所在的梧田朝霞工业社区成立了综合联合支部,及时接纳了他的党组织关系,避免了因不能及时落实党员“户口”而与组织生活脱节的尴尬。“要不是社区里有个‘娘家’可以投奔,那可就要成‘口袋’党员了。”姜瑞笑着说。据悉,该企业社区今年已先后接纳零散和流动党员224人次,孵化企业支部20家,使符合条件的企业100%实现组织覆盖。
园区内企业看似形式集中,但实质松散,党建工作往往都存在领导体制机制不顺等诸多问题。为此,瓯海区采取在园区建社区的方式,按照“大小合理、管理方便”的原则,将工业园区划分为若干社区,建立社区党委(党总支)和管委会(居委会),落实专门办公活动场地、专职工作人员和财政保障资金,一改过去疲弱松散的党建管理模式,使得区域党建工作有了“主心骨”。
在园区,大大小小60多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帮企业找党员、接转党员、培养党员,通过帮带、接管、预警企业党组织,通过指导企业创示范、树品牌,向企业进行党建辐射。同时实行“1+N”党组织设置模式,即隶属社区党组织的综合联合支部和社区内单独或联合组建的企业党组织,两者实行双轨并行,确保了党建网络能根据动态变化及时反应,保证党建工作不脱节、不断链。
社区供给园区服务“转弱为强”
在郭溪街道曹埭社区、新桥街道山前社区等小规模企业大量集聚的居民社区,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设施,均对社区企业免费开放。场地设施平时由社区负责统一维护和管理,企业只需事先预约,便能无偿使用,既方便快捷又节约成本。这样社企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得益于瓯海区在各工业园区实行社区化的资源统筹配置模式,发挥共享优势,实现工作服务力度“转弱为强”。
非公企业普遍存在党建资源“小而全”,难以满足日常工作活动需要等情况。为此,瓯海区拓展社区内场地、设施等硬件资源的开放范围,为社区企业,特别是规模小、资金紧、场地缺的企业解决硬件资源缺乏的难题。在人才配备上,以派驻党建指导员为主要方式,将能力强、业务熟、素质高的机关、社区干部以及企业中层干部派驻到党建工作相对滞后的企业,为落后企业送经验、送技术、送成果。还建立园区企业党组织活动联办共创机制,通过常规活动轮流主办、重大活动携手联办等形式,调动园区企业党组织积极性,提高党员参与度,不断活跃园区党建氛围。
园区携手社区工作“转分为融”
这几天,投资800余万元、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金州工业园新党员服务中心正在加紧内部装修施工,以确保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投用。届时,该工业园23家民企、8000多名员工在职工俱乐部之外将又添一个新的活动场所。据悉,在园区化党建工作中,瓯海区立足“融合”主题,以“人人参与党建发展,人人享受党建成果”为原则,建立了社区和谐共创机制,确保园区化党建工作全过程的全员参与,不断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金州工业园区将园区党建和“幸福社区”建设相结合,以人文关怀的方式将工作成果惠及每一名党员、员工,堪称践行社区和谐共创的典型样板。
此外,各园区还成立社区共建委员会,成员包括镇街干部、社区负责人,在当地规模和影响力较大企业的党务工作者代表、群团组织负责人,以及同企业联系紧密的质监、工商等基层站所负责人。凡遇涉及园区党建工作的重大问题,均要召开联席会议,由委员会成员共同研究讨论,经民主表决后作出决策。在社区建设发展上,实行共参共推机制,如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结合创先争优等活动,引导和组织全体企业和党员围绕助推社区建设和党建工作,公开作出共性和个性承诺并接受群众监督。在梧田朝霞工业社区,每月都会抽选社区干部、群团负责人和企业党员、员工代表对社区企业党组织履诺践诺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度测评成绩好的,在社区内通报嘉奖。连续两个月被评为“不满意”的党组织,不仅要挂黄牌限期整改,而且党组织和党员都将被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