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创新难,创新之后要形成长效机制更难,而能否让群众得到实惠则是难上加难,但浙江海宁的“警立方”做到了。
去年8月18日,海宁市工人路“警立方”正式成立,时间过了一年,它的成效到底怎样呢?
“警立方”成了救命港
8月15日凌晨0点30分左右,喧嚣了一天的工人路商业街安静了许多。
就在这时,从街上忽然跑进一个满身是血的男子,只见他冲进“警立方”,大喊:“有人打我,我要报警!”
民警立即介入,迅速控制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及时将男子送到是人民医院救治。据警长朱佳介绍,由于“警立方”距离事发地——卡森国际广场只有100米左右,这个地方,因为是露天,每到夏天,就会有很多人在这里乘凉喝酒,喝酒多了就会控制不住自己,而一打架,往往手机也没处找,根本来不及拨打110电话,所以久而久之,这里成了这些犯糊涂的人的救命港湾。
“上个月,还发生一起3男打1女的荒唐事,也是给酒闹的。”朱佳说,当时4个人喝酒喝得很开心,喝高了之后,一个女的一句话没说好,竟然引起了公愤,结果3个男的打一个女的,简直是太荒唐了,酒醒之后,大家又后悔了,当晚,那个女的也是找不到手机了,就径直冲到“警立方”来报警。
“警立方”成了爱心港
“警立方”身处闹市,是和群众距离最近的桥头堡,怎么才能和身边的群众搞好关系呢?经过观察,朱佳发现大街上的环卫工人非常辛苦,不管日晒雨淋还是严寒酷暑,都要对街道进行清扫,如果能够主动伸出手去,通过她们对街道的熟悉而获取一些信息,也是一个办法。
于是她主动和环卫处联系,同时在警立方设立“爱心休息点”让附近的4名环卫工人随时进来休息,加水、乘凉,通过这一方式,一下子拉近了警民之间的距离,也让这个长6米,宽2.15米,面积约13平方米的小地方变得温馨而富有人情味。
此外,在“警立方”里面,还有一只便民服务箱,里面有创口贴、风油精、藿香正气丸、棉签、老花眼镜、雨伞、剪刀、针线包等急用品,一年来,为群众提供服务500余人次。
7月23日中午,一名四川籍中年男子来工人路购物,因为中暑,走到半路,实在坚持不住,当他看到警立方时,就走了进来,请求帮助,民警赶紧给他服用藿香正气丸,休息了大约半个小时后离开,不料,过了5分钟,他竟然又回来,手里拿着一盒藿香正气丸,说来还人情,民警婉拒,但他很认真:“用了就要还,否则,大家都来用,你们也吃不消。”
“警立方”成了安全港
8月20日上午10点多,30多岁的徐女士跑进警立方,只见她有些激动地对民警说:“有你们警立方在,就是安全,海宁的治安真的是好!”
原来,徐女士是本地人,有家店面在西山路,8月18日晚,她和朋友在工人路一家餐馆吃饭,因为酒喝高了,当晚打的回家,过了2天,她发现自己的车库里电瓶车不见了,她有点懵,后来再仔细一想,原来车子停在饭店门口,原本以为停了2天的车子早已经被人偷了,过去一看,却完好无损。
在“警立方”,安装有监控探头3个,暴闪警灯1只,警民联系箱1只,还有东、南、西三个方向LED电子屏,24小时不间断进行安全防范宣传,只要近期有新的治安案件,这里就会及时发出预警;在人员配备上,有3名民警和6名保安,每天,确保有一名民警从上午8点半到晚上10点值守,加上6名保安三班倒,这样就确保了“警立方”24小时都有人,同时配备一辆流动警车,有警出警,无警巡逻,做到了动静结合,使犯罪分子没有机会下手,此外,这里还有2支外援队伍,一支是社区党员义务巡逻队,一支是巡特警派来的巡逻队,这些人的援助,都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犯罪。
“我们这个区块有酒吧3家、网吧6家,KTV10家,但从有了警立方以后,在场所里打架滋事的治安案件只发生了一起。”海宁市公安局硖石派出所所长张益明说。
不仅如此,以前,新华社区是全市唯一一个年刑事警情超千起的社区,设立“警立方”后,今年1到7月,新华社区刑事警情只有439起,同比下降了53.2%。(记者陈东升见习记者王春通讯员陈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