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核心提示:
“听证”一词,人们并不陌生。近年来,立法听证、行政处罚听证、价格听证等不时进入人们的视野。但随着“听证会专业户”、“听证会无人报名”等问题的不断披露,尤其是“逢听必涨”现象,使听证会处境尴尬。如何提升听证会的公信力,广受社会关注。
四川成都一位65岁的退休工人胡丽天在网上很出名,原因是她从2003年开始参加各类听证会20多场,且对“涨价”基本持赞成意见,被网友戏称为最牛“听证专业户”。
与她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杭州有个人称“犀利爷”的“听证专业户”崔盐生,参加过省市两级共34次听证会,却以反对“涨价”出名。
另类
7次涨价6次反对
今年75的崔盐生,是杭州市机床厂退休工程师,满头银发,嗓门特别大。前些天,他又报名参加《浙江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讨论稿)》立法听证,“我调查过,现在高楼消防的问题很多、隐患很大”。
崔盐生第一次参加听证会,是2000年8月26日的《杭州市公园管理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当时杭州大大小小的公园都要收费,从5元到20元不等。崔盐生顶着烈日,花了好几天,骑车跑遍西湖周边的公园,不厌其烦地征询游客对公园门票的看法。
经过仔细调查,听证会上,他亮出了犀利的观点:“公园就是给市民休闲的场所,应当降低公园门票,最好取消门票。”2002年开始,杭州大部分公园免费对市民开放,这给了崔盐生很大鼓舞,“我相信政府很重视我们老百姓的意见,听证会并不是走过场。”
之后,崔盐生一旦在报纸上看到感兴趣的听证会,就马上报名,至今已先后参加了34次听证会。
“能参加这么多次听证会,我有两条经验:一是报名早,每次一登报我马上报名;二是言之有物,开会之前我要做好多调查、研究。”不管是什么听证会,崔盐生都不打无准备之战,从报名开始,就认真做功课,查资料、做调查,研究数据、写发言稿,连着装、发言,都要先模拟几遍。
崔盐生参加过有线电视涨价、出租车涨价、天然气涨价等7次价格听证会,6次投了反对票。
“我们代表老百姓参加听证会,当然要反映老百姓的意见。涨价关系到普通百姓生活,应该慎重,能不涨,尽量不涨。”仅有一次是支持出租车涨价,崔盐生经过对比调查认为,把起步价从10元4公里改成10元3公里,在大多数人可承受范围内,所以投了赞成票。
“现在的年轻人其实很有参与热情,但大多数人只会在网络上表达。希望更多有思想、有学识的年轻人加入听证代表的行列,反映百姓心声。”崔盐生认为,之所以有些人觉得,听证会就是“听涨会”,无非就是走个过场。其中的原因在于,其他地方有些部门没有真心实意地探寻民意,或没有真正尊重民意。“如果听证会真正尊重民意了,老百姓当然欢迎,也会更有参与热情。”
尴尬一边火焰一边海水
崔盐生之所以受热捧,与网友对当前听证会“逢听必涨”现象的普遍不满有关。
今年8月31日,备受关注的峨眉山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在峨眉山华生酒店举行。峨眉山景区门票原为旺季150元/人次,淡季90元/人次。听证提出两套新方案:一是旺季187.5元/人次,淡季112.5元/人次;二是旺季185元/人次,淡季110元/人次。
听证会共有21名代表参与,结果14名代表赞成第二套方案,6名代表赞成第一套方案,1名代表建议暂缓涨价。
对听证会的这一结果,几乎无人觉得意外。因为,景区门票涨价早已成了全国普遍现象,听证只是一种形式。事实上,此次听证方案也早已认定:调价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较大影响,据市场调查,在游客旅游总体花费中,门票消费平均约占8%,而只要这一比重低于20%,游客都能接受。
“听证”一词最早源于英国的“自然公正原则”,即“任何权力都必须公正行使,对当事人不利的决定必须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从本意来讲,听证是保证程序公正的重要一环,是让利益相关者表达自己诉求的平台。相对于由政府部门单方面宣布涨价,毕竟是一种进步,给了人们表达意见的机会。”中央党校教授高新民说,“问题在于价格听证会给人留下了‘假’、‘走形式’、‘论证涨价合理的听证会’等不良印象,以至于有人疾呼要由人大,而不是由行政部门来主持听证会。”
有网友分析指出,听证会的发起者大都是出租车公司、水务公司这样有政府背景垄断经营的机构。而一个25人规模的听证会,政府部门有7到8人,经营者和利益相关方1到3人,专家学者2到4人,消费者10到12人参加。听证办法规定,消费者参加人必须达到五分之二。
“这样的构成比例,与经营者立场一致的政府部门是不会反对涨价,听证会还没开,至少10个人先同意涨价;再加上表面中立的专家学者,还有一部分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听证会怎能不‘一边倒’赞成?更何况还有可能存在被有意安插为消费者的听证专业户。”
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历次听证会上听证参加人“一边倒”的表现,使普通市民———听证会的最大“主角”,对这个原本可以充分表达民意的舞台,表现出疏离的冷漠。
今年上半年,海南省物价局召开居民阶梯电价听证会,12名消费者参加人征选活动于4月7日启动、4月11日结束,却迟迟无人报名。直到这一情况登报之后,才有市民打电话咨询了解听证会的有关事宜。
出路少些做秀多些硝烟
见惯了太多花瓶式的听证会,最近举行的杭州地铁票价听证会的“硝烟味”令人刮目相看。
对地铁票价,有关方面提出两个方案:一是起步价两元钱可乘4公里,9元封顶;二是起步价3元钱可乘6公里,上限为8元。结果,这两套定价方案都被否定,原因就是:太贵。听证会开始前,甚至有3名非听证代表到场表达自己对票价方案反对的声音。
据测算,不管采用哪套方案,都不够运营成本,政府得贴补大笔费用才能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营。但3个小时的听证会上,22名听证代表中,过半代表否定两套方案。政协委员代表王鹄认为,要想吸引各类劳动力留在杭州,必须控制居民的生活成本,交通成本不能太高。很多代表还认为,只有票价降下来,更多市民选择地铁出行,才能缓解交通拥挤。
最终的票价定多少,目前还无从知道,但这种硝烟味十足的听证会,至少已赢得很多人赞赏。
对于听证会“逢听必涨”,曾有物价部门人士指出,这是一种误会。因为只有提出涨价才会召开听证会,并不是开听证会决定涨不涨。另外,1998年实行价格改革后,包括住房在内的水、电、暖、气等公共商品付费体系,开始转变为以公众消费者为主,加上物价水平逐年提高,造成这些年的听证会主要以价格上调为主。
对此,很多网友表示,从最初的被寄予厚望,到如今的鸡肋化,听证会的根本症结,在于“说了白说”、“听了白听”,缺乏严谨的程序制约和制度性保障。如今,听证会几乎都成了“听涨会”、“忽悠会”,成了相关部门操控下的一种摆设,甚至还出现一人被随机抽签次次“选中”的怪象。
事实上,各种听证会无不与群众息息相关,几乎每个老百姓都有想说的话,又怎么可能没有“硝烟味”?日前,广东省居民用电试行阶梯电价听证会,有代表炮轰电网公司“一边享受垄断带来的高利润高福利,一边以电价太低为名增加发电企业的负担,这是不公平的”。
“听证会不是民意调查,而是兼听则明。通过听证,让更多人真正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决策中来,这才是听证制度的价值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教授李楯建议,应建立听证意见回馈机制,不采纳的理由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布。另外,听证会也可以通过网络举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空局限,不仅便于更多的公众参与,而且可以降低成本。
也有专家提出,应有独立、超脱、权威的机构主持听证会,从根本上保证听证会不被操纵,不再流于形式。只有这样,听证会才可能真正成为民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