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日,强制性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实施,再一次反映出电动车管理的难题。在近10年间,国家到地方推出了至少9条政策,但几乎都陷入无法执行的困境。频频出事的电动车,究竟该向何处发展?
在城市生活的许多人都碰到过这种情况,一辆电动自行车以超快的速度,从你身边、车子边擦过,惊出你一身冷汗。
9月初,一项《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新国标,再次引发了一场有关电动自行车的争论。
有媒体解读说,这个新国标实施后,时速在20公里以上、50公里以下,重量超过40公斤的电动自行车,将被作为轻便摩托车纳入机动车管理范畴,并将被要求上牌照、考驾照、买保险。但不久,《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标准制定协调小组专家陆金龙证明,这一消息系“误读”。
尽管如此,超速行驶、横冲直撞的电动自行车,已成了一大安全隐患。据省交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浙江的交通死亡事故已连续7年下降,电动自行车事故却呈现上升趋势。
从“新国标”引发的争论,不难看出,百姓的关注点非常明确——如何把电动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真正管好。
悲九旬老太意外离去
“哎呦。”徐老太在倒地瞬间的一声,成为她最后的遗言。
9月6日清晨7时许,杭州城北霞湾巷和丽水路交叉口。徐老太独自出门去附近的菜市场买了几个鸡蛋,返家途中,悲剧就此发生了——一个大清早骑车出门赶着上学的职高学生,还没反应过来就一头撞上了91岁但仍然身体硬朗的徐老太。
老人随即被送往省新华医院,遗憾的是,她倒地后,由于碰到了后脑勺,伤势严重,最终没能抢救回来。
急诊室医生说,抢救中虽然曾有过三四次好转迹象,并恢复了一定生命体征,但因为已年过九旬,真正的转机始终没有出现。
老人的家属围在一起抹着眼泪,他们怎么也想不通电动车竟然会撞死人?
徐老太的儿子说,母亲平时一个人住在事发点附近的湖墅新村。“妈妈平时走路很慢很小心的,过个红绿灯,一定要等车全部通过才肯过的,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啊。”
“可恶的电动车!”隔壁邻居闻听噩耗连连叹气,“电动车速度老快,又没啥声息,经常出事。徐老太是小区里有名的健康老人,可就这么走了……”
闯祸的男孩今年17岁,看上去也吓懵了。他们一家三口来自成都。男孩爸爸在良渚一个工地打工,急匆匆赶来医院,用力拍掉了工作服上的泥土,很不好意思地向徐老太的家人走去,再三表示歉意。
人死不能复生。虽然悲痛万分,徐老太的家人还是向警方表示,双方说好,等事故责任认定出来以后,再商谈事情如何处理。对两家人来说,事故带来的阴影是一辈子的。
由省交管局提供的全省道路交通事故分析表明,去年,我省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事故5916起,占交通事故总数的29.3%。这些事故中,电动车直接撞死人的案例并不多,大量的事故是电动车与轿车发生碰撞后,造成人员伤亡。
电动车驾驶人的主要违法行为是无视交通信号灯,或者横过机动车道时不下车推行等。市区十字路口有协警站立的交通秩序稍好,没有的话,不少电动车驾驶人面对红灯也敢全速通过。而在郊区的道路上,尽管有绿化隔离带,不少电动车直接驶上机动车道,险象环生。
“我们多次开展电动车规范行驶的专项整治,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极难根治。”交警说。
惊改装电驴满街飞驶
杭州市庆春路与环城东路交叉口,坐落着十几家大大小小的电动车销售店,是电动车销售最集中的地方之一。记者下午3时赶到这里,看见各大门店内生意繁忙。
在某品牌电动车销售门店内,各式各样的电动车摆放整齐,价格从1000多元至3000多元不等。销售员介绍,一辆原厂装配48伏电池的电动车时速可达60公里。“觉得速度不够,可以改装,换个控制器就可以。”
一家名为“龟速跑跑”的电动车俱乐部门店门口,停放着一架店主自己组装的电动车。店主介绍, “这个车自己做的,有人买就卖了,没人买我就自己骑。”至于电动车是否超标,店主表示目前在道路上行驶的电动车90%都超标,对此并不担心。
有关电动车安全,很多市民并没有放在心里,这似乎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维修店的师傅告诉记者,他们和同行已经开店六七年了,生意时好时坏。面对政府对电动车的整治早已经习以为常。“超标的电动车,大街上还是天天在跑,也没有见减少多少。”
有经营户表示,之所以电动自行车普遍存在“速度超标”的情况,是因为“市场需求”决定的:“现在每个厂家都在超,没有哪个厂家不超的。20码的电瓶车买的人很少,40码、50码买的人就比较多。”
小叶是一名快递员,他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由于杭州禁摩,改装电动车成为他和同事的首选,“骑电动车就是图个快捷,要是时速限制到20公里的话,才比自行车快那么一点,送货花上一倍时间,既不方便,又不快捷,要它干嘛? ”
天城路上的协警赵师傅说,相比电动车冲撞行人,电动车之间的擦碰事故也不少, “一般来说都是电动车速度过快引起的。但是他们和解后往往各自上车,又‘呼’一下就不见人了。”他总是感叹,“这是吃苦不记苦啊!等到出大事了后悔都来不及!”
思变堵为疏才是正道
目前,全省电动车已经超过1500万辆。在机动车新国标实施之后,对电动轻便摩托车进行了重新定义,因此再次引发了社会对“电动自行车”的关注。
记者了解到,近日相关部门澄清,电动自行车目前不会被划为机动车,因此也不需要上牌考驾照。
不过,也有部分市民支持电动车“上牌”。“很多电动车都不守规矩,开得很快,常常横冲直撞,出事故的几率也很高,如果给它们上牌,可能会好很多。”家住金祝新村的张先生说,目前没有听说电动车需要上牌的任何消息,但如果执行,自己将表示支持。
而有的的士司机也表示,平时经常见到电动车跟机动车“抢道”。“速度快得和摩托车一样。他们在机动车道上又不按规则行事,经常窜来窜去的,刹车性能又不好,所以特别容易出现事故。”李司机认为。
电动车事故频发,老百姓怨声载道,有人说不如禁行电动车。据悉,湖州、温州等地都曾出台举措,限制或禁行电动车,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都没禁成。
专家认为,治理电动车,首先要抓好管理,抓好骑行者的守法教育。杭州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商会的负责人吴坚说:“宁波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从2001年开始,购买电动车之前还要进行半天的安全驾驶培训。就像驾驶机动车一样,除了电动车要上牌之外,电动车驾驶者也要取得行车资格证。”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电动车生产厂家、销售商户能联合出资,建立电动车交通安全基金、质量保证基金和慈善基金,对于电动车行业的有序发展能起到规范管理作用。同时,让一些销量大的品牌厂商自觉尽到电动车公德宣传义务,对一些不规范、投诉大,没有公德心的电动车厂商进行曝光,规范整个电动车市场。
专家观点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在现阶段的城市交通发展中,电动自行车宜“引”不宜“禁”。技术层面,企业应从研发、设计与制造环节入手,让“超标改装”无从下手。制度层面,企业与政府应合力建立完善的废旧电池回收管理制度,实现废旧电池的强制回收。规划层面,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尽快加强非机动车交通出行系统的总体规划,让电单车成为绿色出行系统的“长腿”。管理层面,政府应严禁“超标”车出厂、销售、上路,违者重罚,从而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与健康的城市交通环境。如何通过精细化、动态化、人性化的交通管理与服务,为电动自行车创造良好的出行环境,政府要动的脑筋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