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9日讯
见到杨加华,是在三门县亭旁镇他的办公室里,他刚刚调解好所驻村的一起纠纷。“你不知道,我家在杭州九堡,老婆在杭州做生意,两个孩子也在杭州。我是标准的新杭州人。”他对记者说。
谁会想到,这位乡干部4年前曾是一位年收入上百万元的生意人,如今拿着镇里发的2000元月工资。是什么让这位新杭州人放弃生意,专心当一名驻村干部。
“干部做些事情,当群众感激你时,你的幸福是用钱买不到的。”杨加华说。
落后乡村大变样
杨加华也许是三门县身份最特别的“干部”,他是亭旁镇工会主席、镇调委会副主任、驻村干部,但他只是一名“临时工”,是镇里聘任的工作人员。
2008年5月,亭旁镇领导给杨加华打电话,邀请他回来担任驻村干部。杨加华是亭旁镇杨家村人,年轻时当过兵,1984年在部队入党。1986年退伍后,回村担任村支部副书记,直至2000年外出经商。该镇桥头胡、王家等两村班子凝聚力不强,是亭旁镇典型的复杂村,特别是桥头胡村,村支书曾长期由镇干部下派兼任,村办公楼修了多年都没修成。镇领导希望,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杨加华能解决这个难题。
刚开始,杨加华还有点纠结,但想到既然家乡有需要,就毅然决定返乡。串家门、拉家常……10多天后,他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村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两人,由于工作理念等方面存在分歧,很难拧成一股绳。老杨自己掏钱摆下一桌酒席,请来村里最有威望的几位老人,让两位村干部有话都说出来,几杯酒下肚,坚冰开始消融,在老杨的调和下,两人的关系日渐改善。
桥头胡村没有集体收入,村民收入不高,要建一幢造价数十万元的办公楼,谈何容易。
杨加华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听取群众意见,确定办公楼选址。造房子没钱怎么办?杨加华开始了“赊账生涯”,四处化缘。沙石等建材,能赊就赊,人力不够,老杨自己当小工。杨加华等人还一起去县有关部门申请经费,邀请村里的老板赞助。看到驻村干部这么热心,桥头胡村民也纷纷加入到建设队伍中。2010年4月8日,投资40多万元的桥头胡村办公大楼落成。
驻村生活感动多
亭旁镇王家庄村村民杨小凤,如今还经常念叨起杨加华。她向小店赊了一包硬壳中华香烟,想送给杨加华,但他却硬是不收。
两年前,杨小凤的儿子因车祸去世,媳妇改嫁,只有上小学的孙子和她相依为命。杨加华了解这一情况后,专门向镇领导汇报,并帮她办妥相关手续,通过镇慈善机构,帮杨小凤申请1000元,让她家过了个安心年。杨加华还主动帮杨小凤办理了低保手续。
这天,杨加华正在上班,听到有人敲门,一看,是杨小凤。“领导,你帮我办了大好事,我请你抽烟。”说着,杨小凤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硬壳中华烟。这包烟用塑料袋包了好几层。杨加华很感动,自己只是办了些小事,群众却记在心上。“你生活这么不容易,我不能收。”但杨小凤硬是要杨加华收下。杨加华假装生气:“如果收下烟,今后就不能帮你办事了。”杨小凤只得拿着烟回去了。
“农村干部帮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得到群众的认可,这是最幸福的事。”杨加华说。
这份幸福感,来之不易。最初决定要来驻村时,杨加华夫妻俩已在杭州做了8年的生意,几经打拼,置下一份不错的家业,两个孩子也在杭州读书。开始,杨加华没敢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妻子杨明珍。对丈夫的决定,杨明珍想不通,听说月工资只有800元时,好几天没有搭理他。在杨加华做出“一个月回一次杭州,两天给孩子打一个电话”的保证后,杨明珍才勉强同意。如今,杨明珍回到家乡时,常听乡亲们夸自己丈夫,心里那份不满也就烟消云散了。
如今,杨加华又被镇里安排到上段村和南溪村驻村,新的驻村工作即将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