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0日讯
东阳市坚持把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因地、因人、因事制宜,通过优化组织设置模式,着力破解流动党员“如何管”、“管什么”、“管的好”等“三大难”问题,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模式一:互联网建支部,外出党员有组织。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依托远教网络将流动党员组织起来,通过视屏互动系统每月定期开展党日学习活动,并通过远教平台为广大流动党员提供理论学习、技能培训、沟通交流等服务,让流动党员在网络上找到“家”的感觉。
【实例】东阳是著名的建筑之乡,每年都有20多万建筑大军走南闯北,外出流动党员数量众多。东阳市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建立了流动党员网上支部,在市远程教育辅助网站开辟“流动党员e家”,并为47个规模较大的外地流动支部安装配备了视频互动系统,确定每月15日为流动党员集中学习日,通过视频互动系统直接把会议开到各流动支部。并根据不同行业流动党员的不同需求,整合广厦建筑学院、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市建管局、经贸局等单位力量,先后各类专题培训、讲座87次。截止目前,参加网络支部学习的外出流动党员已达7000余人次。
模式二:影视城建支部,“横漂”党员找到家。横店影视城是亚洲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目前有389家影视文化知名企业入驻。针对影视城中剧组多,流动性不一,停留时间差别大的特点,组建影视人党支部,根据“横漂”党员流动性的强弱进行分类管理,凝聚党员力量,服务影视产业发展,激发“横漂”流入党员在我市扎根创业的热情。
【实例】东阳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驻有影视文化企业305家,日均流动人口4500人,内有众多隐性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缺乏归属感。针对“横漂”党员的特点,成立了浙江横店影视产业服务中心影视人党支部,通过党员普查,将园区内的流动党员分为常驻流入党员、暂驻流入党员、本地党员三个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党员在实验区工作相对固定且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常驻流入党员,要求迁入党员组织关系;在实验区工作时间不确定的暂驻流入党员,或在原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的,要求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组织关系已在横店的本地党员,原有的管理方式不变。在做好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影视人支部积极推行“把影视人才培养为党员,把党员培养为影视人才”的双培养模式,主动与园区内影视企业联系,做好人才培育的中介,组织支部党员到企业考察学习,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成支部党员与企业合作,将支部发展与产业园区发展相挂钩,带动更多“横漂”人员在园区内扎根创业。
模式三:产业链建支部,同行党员同创业。在外来从业人员较多的地区,打破传统的按照区域设立支部的模式,根据党员从事的行业种类设置支部,将本地党员与外来党员一同纳入行业支部管理,实现支部共建、资源共享,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
【实例】城东街道斯村是东阳的农产品集散流通中心、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外来人员众多。一开始,许多外来党员由于没有组织管理,归属感不强,无法真正融入到斯村的新农村建设中去。为适应发展新趋势,斯村党委改变传统的按自然村设置支部的模式,根据党员从业情况和村庄发展的需要,在党委下设斯村工业商业支部、农业农村支部和老年人支部,将常年在斯村的党员,不论本地还是外来党员,按照从事的行业统一归入工业商业支部或农业农村支部管理,权利共享义务均等。行业支部的设立,让每个支部的党员都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大家劲往一处使,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斯村工业商业支部,将精力集中在招商引资、扩大斯村富坤农贸市场规模上,经与温州籍外来党员的共同努力,富坤农贸市场二期扩建工程已经完工,建成了浙中地区最大的水产批发市场,村庄的发展向前跨越了一大步。